新华社记者 王自强
近年来,中国城市纷纷走出国门,挖掘并宣传本地历史人文、商业市井、城市风貌、招商引资等国际传播元素,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载体和力量。以连续16年在德国汉堡举办“太仓日”活动为例,内容从过去单纯招商引资,扩展到中国传统文化交流、城市故事讲述,获得德国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太仓日”逐渐成为展示太仓发展故事和中德合作成果的经贸和人文交流平台,提升了城市的国际传播效能。
“太仓日”取得良好传播效能
自1993年首家德国企业投资设厂至今,太仓与德国企业的合作历史已经有30多年。目前,共500多家德企落户太仓,其中隐形冠军企业超过60家。太仓作为全国唯一县级市,拥有全球第六家德国中心,并于2008年被中国商务部和德国经济部共同授予“中德企业合作基地”称号,在中德合作中的特殊地位可见一斑。
太仓日是太仓市在德国城市举办的推介活动。2008年,太仓在德国斯图加特举办首届 “太仓日” 活动。此后,该活动分别在慕尼黑、杜塞尔多夫、和法兰克福等多个城市举办。太仓日起初只是较为单纯的招商引资活动,如今也融入众多人文元素,如江南丝竹走进德国、同当地体育协会联合举办中德乒乓球友谊赛,内涵日益丰富。可以说,经过16年发展,太仓日已成为全方位展示太仓发展故事和中德合作成果的专经贸和人文交流平台。
今年的太仓日活动,吸引了中德政界和工商界代表、德国企业负责人以及意向项目代表等近200人参与。活动现场,与会嘉宾就“港口服务业及可持续发展”“新产业趋势下的职业教育”等主题开展圆桌讨论,并围绕相关产业合作项目举行签约仪式。太仓高新区创新中心也在活动中正式揭牌。
参加活动的德国商界人士接受记者现场采访表示,太仓日表现出政府开放的态度和友好的信号,是非常好的宣传活动。可以说,太仓日已逐步发展成为德国商界人士沟通交流的平台和每年翘首企盼的“节日”,对宣传推介太仓、展示太仓的发展变化起到积极作用。德国联邦议院议员汉斯-彼得·弗里德里希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太仓象征着中德经济关系发展,也是中德关系的晴雨表,更是一个探讨经济发展新动力的地方。
精准沟通促进良性传播
记者在本次太仓日活动现场采访发现,德国商界人士非常看好太仓的经济区位,对于太仓的城市传播,他们主要提到以下优势:
一是创造直接对话的途径。德国企业负责人们普遍表示,与中国地方政府相关人士直接接触的机会较少,为此,太仓日提供了重要平台。施迈茨(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卡恩说,太仓日活动能让德国企业高层认识中方政府相关负责人,通过面对面交流,使其对太仓的营商环境有更直观的了解,从而增加投资太仓的信心与动力。此外,太仓市政府提供多语种服务,让德国企业可以通过母语了解更多信息。
二是精准面向目标人群。太仓日从举办之初就采取了与德国各地工商会或行业协会合作的方式,共同策划议程、布置场地,利用商会资源精准触达目标人群。如今,太仓日已经形成一整套安排,受邀德国企业即使没有现场参与活动,也可以同太仓市政府取得后续联络。受访企业纷纷表示,太仓在吸引德国企业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今后除了举行较大规模的太仓日活动外,还可以定期在德国一些小地方举行小规模的推介交流活动。
三是形成传播的良性循环。随着太仓日在德国连年成功举办,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尤其是工商界人士,逐渐了解并入驻太仓,还主动向亲友以及合作伙伴推荐太仓。他们分享自己在太仓的亲身经历,身体力行地传播太仓的美名,从而吸引更多德企来太仓投资。这种带有人情味的主动推广显然比单调的宣传更具说服力。施迈茨公司表示,选择太仓的主要原因,就是有合作伙伴通快集团的大力推荐。
多措并举构建城市传播矩阵
除太仓日活动外,太仓市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拓宽对德合作新领域,依托媒体宣介、文化交融、经济交流等形式,在推进对德合作中持续提升太仓城市知晓度与美誉度。德国明斯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周俊接受记者采访认为,太仓市对德传播的模式非常具有代表性,基本反映出中国城市国际传播的各种手段:
一是借助海外主流媒体报道。(黑)目前,国内很多城市对外宣介以海外主流媒体报道为主,并以主流媒体报道数量作为城市海外传播影响力的评估标准。迄今为止,德国《世界报》、《商报》、《南德意志报》和《莱茵邮报》等十余家德国主流媒体曾多维度围绕太仓对德合作开展报道,使太仓得以进入德国普通民众的视野。除太仓外,沈阳、北京和海口等城市的宣介内容也曾在德国媒体落地。
二是侧重“城市宣介走出去”。(黑)该手段以海外巡展和推介的方式接近传播对象,促进中外民众直接交流。在2023年的柏林消费电子展上,广州展团专区是唯一以城市名义组团的展区,被主办方列入主力展团之一。在3天展期内,广州展团接待客户超过2000家,达成意向合同64份。广州市政府表示,德国已成为该市电子信息产业“走出去”战略的一个新着陆点。
三是打造“网站+频道+海媒账号”矩阵。(黑)以太仓为例,该市作为全国首个拥有德文社交媒体的县级市,利用“Discover Taicang”账号,精准推送太仓经济、人文和环境等特色,向海外受众展现太仓城市魅力。为进一步放大传播效应,“Discover Taicang”与“China Daily”“Discover Beautiful China”“GoJiangsu”等政务大V和海外网红大V互动,组织外籍粉丝赴太仓参加文化活动,提升太仓国际能见度。
城市传播仍有较大进步空间
周俊指出,城市国际传播作为一个系统性工程,目前还存在管理粗放、评价单一、受众模糊等问题。她表示,城市传播要注重发掘传统文化的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传播对象要分类分层对待,方式要从短期动态向长期可持续性、从单一传播向双向传播转变。
一是将城市传统文化作为传播主体。周俊认为,城市传统文化是城市故事的素材,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目前虽然很多城市同外国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但在文化层面的宣传和交流还比较少。她引用德国市长协会主席马库斯·莱韦的话说,从长远来看,中德城市双边关系的主旋律应该是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信任机制;仅仅建立在经济合作上的交流是短期的、不可持续的。
二是加强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建设。周俊反映,当前,国内很多城市的国际传播同质化严重,无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她举例说,大多数中国城市都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故事,但基本处于原始状态,没有赋予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因此和欧洲相比,中国城市传播存在时代断层。中国城市故事需要国内和国际专业队伍相结合,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三是建立可持续性传播奖励机制。周俊表示,国际传播并非每年赴海外参加一次展览、做一次推介就够了,需要制定系统的推广传播战略,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然而,地方政府多抱有“政绩观”,希望迅速取得短暂性成果,这不符合传播规律。她认为,应当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让传统短期断层的传播方式向长期可持续性转型。地方政府的评奖机制要鼓励做深度推广,相较于年度最佳传播奖,更要激励优秀作品的可持续性传播,关注其在纵深方面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