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与海湾国家经贸金融合作前景广阔

©原创   2025-01-23 18:24   李柏涛

新华社香港分社记者 李柏涛

近年来,香港特区政府加速拓展新市场,加强与中东、东盟等“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和区域的经贸金融合作,特别是近两年与海湾国家的交流合作频繁且成果丰富。分析认为,基于双方的资源特点及合作意愿,香港与海湾国家在金融和经济活动创新及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前景广阔。

交流合作频繁且成果丰富

2023年以来,香港与海湾国家的往来交流日益密切,经贸金融合作更加频繁。2023年2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首次率团访问沙特,其间签订13个合作备忘录或意向书涵盖金融、创科、商务等领域。9月,第八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中增设了“中东专场”,期间共签署21份合作备忘录或意向书;10月,两只追踪香港上市股票的ETF在沙特证交所上市;11月,亚洲首只沙特ETF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标志着跨地区资本市场联通的里程碑。

2024年7月,港交所将阿布扎比证券交易所和迪拜金融市场纳入认可证券交易所名单,在名单上的交易所主要上市的发行人可以申请来港第二上市;10月,多家香港机构在沙特与当地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其中包括合作设立10亿美元基金;12月,香港金管局与沙特中央银行在香港举行双边会议,进一步加强两地金融服务领域的合作。

2025年1月14日,在香港举办的亚洲金融论坛举行首个海合会专场,香港与海合会均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双方金融市场合作。1月15日起,香港特区护照持有人可在沙特阿拉伯指定口岸办理落地旅游签证,包括逗留期最长90天的多次入境签证;沙特国民在港的免签证逗留期限也由30天延长到90天。香港交易所还计划2025年在利雅得开设办事处,加强港交所在中东地区的布局。

金融领域创新合作前景看好

据统计,海合会国家2023年经济规模2.1万亿美元,预计2050年将达到6万亿美元;主权财富资产3.2万亿美元,占全球比例33%;人均GDP约3.67万美元。海合会秘书长贾西姆·布代维表示,海湾国家拥有庞大的经济规模,与香港合作可以带来巨大机遇,尤其在金融和经济活动创新及可持续发展方面。海合会成员国早前成立海湾支付公司,提供实时、低成本、安全的货币转账服务,该项目为增强与香港之间的合作奠定基础,并有助提升海合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近年来,不少中东国家在金融领域发力,在吸引外来资金的同时,也不断尝试对外投资。以沙特为例,其公共投资基金不断在亚洲、非洲等地区寻找合适的投资项目,而当地新的外商投资法将于下月生效,加上早前已成立的特别经济区,期望可以吸引包括香港的全球投资。

具体来看,业界尤其看好绿色金融在中东地区的发展前景。有研究报告指出,从现在到2030年,绿色投资将为中东地区贡献2万亿美元经济增长,以及增加逾100万个职位。在经济多元发展方面,农业和食品、建筑、发电、运输、水利及废物处理等有六个主要非石油类板块受到绿色投资的青睐。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香港作为绿色金融中心,拥有大量ESG基金,发行亚洲超过三分之一的绿色及可持续债券等,在这方面的优势可以助力中东经济绿色转型。截至2024年12月底,已向500笔在香港发行的绿色和可持续债务工具批出超过2.9亿港元资助,涉及的债务总值约1400亿美元。截至2024年9月底,香港证监会认可的ESG基金已经超过230只,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3万亿港元,分别较之前一年增长了11%和10%。

阿联酋财政部副部长尤尼斯·阿尔·库里称,海合会成员国正寻求经济多元化,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阿联酋率先就可再生能源领域展开行动,可与香港合作,通过发行绿色债券等方式,吸引投资者投资可再生能源等领域。

专家建议扩大合作范围并注意防范风险

沙特阿拉伯投资部助理副部长法里斯·阿尔加尼表示,沙特正推动2030年愿景,并在国家投资战略支持下,致力加深与香港的合作,目标领域包括制造业、旅游业、可再生能源、数字基础设施和医疗保健等,相信能为香港专业人士提供充裕机会。

有专家指出,目前香港重点拓展与沙特、阿联酋的合作,与其他中东国家对接不多。整体来看,中东地区幅员辽阔,各国拥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和商业机遇,无论是资源丰富的海湾国家,还是正在崛起的北非和东地中海国家,这些市场都充满潜力。香港可以进一步扩大接触范围,捕捉更多中东及北非市场的多样化机会。

分析认为,香港与海湾国家深化合作的同时,也需注意防范地缘政治影响、同质化竞争、合规等风险。其一,中东地区的民族、宗教、领土、历史问题错综复杂,一旦发生国与国之间交恶的情况,投资、合作可能面临“清零风险”。其二,目前国际油价低迷,中东产油国财政收入缩水,一些非核心工程尤其是基建类项目,可能存在停工或付款延迟、利润变薄等风险。应密切跟踪项目进展情况,及时作出风险判断并采取必要的风险把控措施。其三,须及时跟进了解项目所在国的外商投资法、公司法、税法、外汇管制制度、劳工政策和技术要求等相关法律和政策变化。或可利用项目所在国法律法规中的有利条款,聘用当地专业律师和税务代理机构以规避风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