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智库分析金砖合作机制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原创   2025-02-06 16:27   欧洲亚洲事务研究所

原文标题:From BRICS to BRICS+: India, the EU and Shifting Global Power Dynamics

中文摘要:欧洲亚洲事务研究所(比利时)初级研究员Loic Vanleeuw在《从金砖到“金砖+”:印度、欧盟与全球力量格局变化》一文中表示,金砖成员国领导人于2024年10月22日至24日在俄罗斯联邦喀山举行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金砖成员国最初有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这四个成长前景备受看好的新兴市场国家。四国于2006年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了首次金砖国家外长会晤。2009年6月,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会晤。2010年12月,四国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正式吸收南非加入金砖合作机制。2024年1月,埃及、阿联酋、伊朗、埃塞俄比亚正式成为金砖成员国。2025年1月,印尼正式成为金砖成员国。

一些欧盟观察人士认为,金砖合作机制是中俄重塑全球秩序努力的一部分,旨在限制西方在多边论坛和全球事务中的主导地位。从广义上讲,金砖成员国主张重塑联合国安理会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以更好地反映新兴国家的崛起和21世纪世界多极化的本质。例如,这可以通过减少世界对美元的依赖来实现。金砖合作机制在建立替代性金融体系方面提出了两项倡议,即建立应急储备安排和成立新开发银行。

金砖合作机制每年都会举行峰会。对成员国来说,这提供了一个协调多边政策的机会。金砖合作机制扩员更具有重大意义。扩员后的“大金砖”,人口占全球近一半、贸易占全球1/5,经济总量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已经超七国集团。此外,其影响力不仅限于正式成员国,还延伸至白俄罗斯、玻利维亚、古巴、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尼日利亚、泰国等伙伴国。

文章最后强调,欧盟应展现其对一个更多元化的世界持开放态度,重振与这些新兴国家的全球多边合作。(编译:江明明、秦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