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纳智库:中国对非投资树立国际合作新范式

©原创   2025-03-05 16:04   加纳非中政策咨询中心

加纳非中政策咨询中心研究员西尔维娅·桑卡里(Sylvia Sinkari)发表题为《深化转变:中国对非510亿美元承诺树立领导模式》的文章称,在2024年的中非合作论坛期间,中国承诺向非洲提供510亿美元,这是以促进共同发展为目的的国际合作新范式。这一重大投资凸显中国在全球领导力和双边参与方面的角色不断演变,有针对性地关注可持续性和知识转移。

这一承诺凸显中国不仅将自己定位为主要投资者,也将自己定位为塑造非洲经济未来的全球领导者。本文探讨了这一承诺对中国和非洲的影响,特别是在可持续发展、知识转移和合作方面。

文章指出,从历史上看,中国通过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包括铁路、港口和能源工厂,在非洲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强整个非洲大陆的连通性。510亿美元的承诺标志着三大重大转变:

一是创造就业机会:该承诺旨在通过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来解决非洲青年失业危机,这是非洲大陆最紧迫的挑战之一。

二是可持续性:通过将可再生能源和环保实践纳入发展倡议,该笔投资支持非洲绿色转型。许多非洲国家严重依赖化石燃料,造成环境风险。这种转变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增强未来的能源安全。

三是知识转移:通过优先考虑技能培训和能力建设,该承诺使非洲国家能够培养当地的专业知识,促进长期经济独立。

文章认为,理解可持续性至关重要。这包括自然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实现包容性经济增长。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与非洲对气候适应型基础设施和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日益增长的需求一致。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剧,非洲国家需要投资来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同时减轻环境风险。中国对非洲的承诺将支持这一愿景,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项目提供资金,如清洁能源倡议和生态农业实践。

近年来,中国在非洲启动大约30个清洁能源项目,包括太阳能农场、风能设施和水力发电厂。这些举措旨在提供长期的能源安全,同时减少碳排放;在废物管理、回收利用和可持续制造方面的合作表明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

文章指出,知识转移是中国与非洲交往的基石。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带来可以刺激创新的知识和技术。技能培养项目帮助工人获得新能力,从而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这种知识交流对于建设地方能力、推动长期增长和实现经济独立至关重要。

在非洲的中国企业越来越注重对当地工人进行先进技术培训,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和建筑领域;诸如奖学金、职业培训中心和中非机构交流等倡议正在扩大获取知识的渠道。此外,中国正在通过资助中小企业和鼓励创新来培育非洲的创业生态系统。这些倡议确保非洲国家不仅是受援国,而且是自身发展的积极参与者。

文章还强调中国的战略与西方对待非洲发展的方式形成鲜明对比,称中国将自己定位为一个专注于发展与合作的非洲伙伴,这体现在对话、相互尊重和更公平的条款上。

中国正通过重视创造就业机会和发展技能,帮助非洲国家奠定自我持续增长的基础。这种转变促使西方国家重新考虑与非洲接触的战略,认识到合作努力比单边援助方案更有优势。这种对伙伴关系的日益重视可以带来更好的结果和更平衡的关系。

对绿色能源和基础设施的投资有助于实现非洲长期环境恢复目标。中国的承诺代表着全球经济发生重大转变,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可持续性和知识转移的重要性。因此,投资标准正在发生变化,优先考虑长期可持续增长的非洲国家将吸引具有类似价值观的发展伙伴和投资者,从而为贸易、伙伴关系和投资创造更多机会。

作者认为,非洲国家必须利用这种伙伴关系来商谈条件,让本地利益最大化,并符合自身发展重点。这种做法可以激励其他国家采取类似做法。气候变化、贫困和卫生问题等全球性挑战需要各国采取集体行动。越多的国家以可持续的方式共同努力,就越有可能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文章总结道,通过解决失业、气候变化和技术能力建设等关键问题,中国正在促进非洲国家的增长,并确立自己在全球领导力方面的关键角色。此外,中国正在树立包容性和前瞻性发展伙伴关系标杆。这一倡议为非洲提供一个重新定义其国际地位的机会,以确保外部投资符合非洲大陆实现可持续繁荣发展的目标。(编译:潘立华、秦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