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伦敦分社记者 张亚东
中英企业间的合作已由最初的贸易合作转向了更深层次的合作,不仅体现在企业的运营层面,而且体现在管理、决策层面。中企加强与英国本土企业的合作,其目标是不仅仅满足英国本土市场的需要,更是以英国为立足点,满足欧洲大陆甚至全球市场的需要。调研发现,越来越多的在英中企采取“全球本土化”策略,未来或成中企在英国深入发展的趋势。
在英中企在运营层面加强与英国本土企业的合作,具体体现就是增加英国本土雇员的招聘,减少国内的内派人员。英国中国商会的调查显示,在英中企近年来不仅在普通员工的招聘上更多倾向于本土人士,而且企业管理层中的派出人员也在减少。超过半数的受访在英中企表示,中国员工比例不到10%。
“我们的人才选拔过程优先考虑员工的诚信和可靠性,以及他们的个人技能。我们鼓励员工承担多重角色,还为员工提供多种激励措施。每月奖励最好的改进建议,奖励方式为员工所希望的额外一天的带薪假期。这种方式在安全、质量、效率提升、研发等方面给企业带来改良,甚至促成了与大学的合作。我们还实施了利润分享计划,若公司绩效达成较好,所有员工都能获得年终奖金。”敏实汽车(英国)有限公司总经理熊伟波说。
中英企业的深化合作,不仅体现在运营层面,在管理、决策层面也越发普遍,通行的做法是,中国集团总部管理团队与英国管理团队共同制定企业战略和运营决策。以雷士照明为例,雷士照明的英国发展战略注重集体讨论和达成共识,将中国的管理风格(注重中期目标、数据与细节)与英国的管理风格(更强调整体战略而非细节,并倾向于本地化决策)结合起来,以发挥双方的优势。同时,该公司还提供了有力的员工激励措施,旨在增强员工的自主性,提升满意度和留任率。
在英中企的这一本土化策略有效提高了中企在英国的市场影响力。在英国,雷士照明与批发分销合作伙伴保持密切联系,这些伙伴成为其主要的市场渠道;通过承包商市场推动需求,并时常与第三方合作,以增强产品开发的灵活性和速度。
海信进入英国市场以来,通过与主要在线分销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发展了强大的在线销售渠道,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利益,也为英国合作伙伴创造了价值。海信还与利兹足球俱乐部、红牛车队和欧洲足球锦标赛等开展赞助合作。多层次的合作方式有助于提高海信品牌在英国消费者和经销商中的知名度和认知度,为海信进军高规格4K电视市场提供了跳板。
中英企业间的合作不仅有利于中企在英国开拓市场,而且也有利于英国产品质量的提升。英国中部城市考文垂市政府外来投资团队负责人约翰·诺顿指出,考文垂是英国首个采用全电动公交车队的城市,也是英国电池工业化的中心。考文垂之所以能成为打造世界领先的电池制造集群,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密不可分。
调研发现,在英中企在注重本土化的同时,越来越多地拥抱全球战略,更多把发展目光投向欧洲大陆和全球市场。通过这一在业内称为“全球本土化”的策略,中资企业不仅最大限度贴近英国市场,而且进一步贴近了欧洲市场。海信通过收购一家欧洲公司,在欧洲建立了一个关键的研发和制造基地,拥有超过10000名员工,服务其在整个欧洲大陆的业务。
以敏实汽车为例,过去企业的大部分产品在中国生产,近年来将生产转移到更接近欧洲消费者的地方。过去五年里,中国敏实集团大幅扩展了其在欧洲的业务,从最初的仅有1家办事处发展到现在的14家制造厂和3家销售办事处。其中包括在塞尔维亚建立工厂,拥有2000多名员工,专门生产用于宝马、雷诺和丰田等汽车的零部件。敏实的塞尔维亚工厂作为其主要的欧洲制造基地,负责生产半成品并将其运往法国、波兰、捷克、德国的工厂进行加工和组装。这种区域制造与本地组装的结合,使敏实汽车能够更好地满足区域客户的需求,同时有效减少运输成本和碳排放。
未来,“全球本土化”策略或将成为更多在英中企的典型运作方式,助推中企在英国获得更为深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