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微风携初夏暖意,掠过黄海之滨,在全球最大核电基地——江苏田湾核电站,面对即将来临OT405大修任务,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田湾核电项目部自主研发的十余项专利工装即将再次大显身手。
该公司田湾核电检修项目部承担着田湾核电站的1#-4#机组常规岛日常维护及大修,1#-6#机组BOP日常维护项目。十余年间,项目部通过科技攻关、QC小组等载体推动创新,一些并不起眼的“小发明小创造”,为核电检修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坚实可靠的质量保障。
急难时刻见匠心
“当年我们连专用工具都没有,现在自主研发的装置都拿专利了!”一期生产经理黄文滔说道。
先行先试,敢闯敢干。最初的突破来自主给水泵电机磁力中心线调整装置。在机组常规岛及大修项目中,检修人员需要用F扳手或加长套杆,配合顶升装置来调整电机转子的磁力中心线。然而,这样的工艺存在效率低、误差大、安全隐患高等弊端,极易损伤设备并延误工期。
为解决这些问题,项目部进行了认真细致地研究,通过现场测绘和反复模拟实验,研制并加工制作了“校对核电厂主给水泵电机磁力中心线的专用装置”。新的调整装置以更加精妙的设计,装置上下两侧均设有固定螺栓,显著降低静摩擦力,实现精准平稳调整,既保护轴瓦等精密部件,又将检修效率提升数倍。
这项斩获国家专利的发明,犹如一把金钥匙,开启了核电检修工具自主化的大门。
中流击水奋辑行
尝到创新甜头后,团队接连攻克多个技术难关,一系列更具突破性的专用工具,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高低压电机地脚铰孔装置,在狭小空间内对高低压电机基础台板进行就地铰孔,曾是一项棘手难题。操作空间受限导致调整困难、精度难以把控,传统工艺耗时费力且存在安全隐患。
转机一部班长张宝贵仔细地研究手中的图纸,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带领团队研发高低压电机地脚铰孔装置,通过主支撑板精准定位、微调螺杆调节角向电钻角度,配合内窥镜成像技术实现可视化作业,将单台给水泵铰孔工期缩短4天,节约人工成本2.7万元,在提升作业精度的同时显著降低安全风险。
“这才是高效检修的未来!"屏幕上实时传回清晰的铰孔画面,映照着这位年轻技术骨干欣慰的笑脸。
反馈连杆防脱落专用装置,在核电机组的运作中,一个小小的连杆松动,可能引发可能引发阀门失控、系统故障等连锁反应。过去,检修人员需要反复检查、既费时费力,又难以彻底杜绝隐患。
“现在有了这款双侧弹簧+U型槽辊轴+随动导杆--反馈连杆防脱落专用装置,问题迎刃而解!”二期生产经理陈新柯介绍道。
该装置结构精准稳定、成本低廉,能有效抵抗震动影响,防止连杆松脱,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和检修质量。
“这不仅是创新,更是守护。”反馈连杆防脱落专用装置每年可节约人工成本10.5万元,让核电检修更高效、更安全,为核电机组的稳定运行再添一道坚固的防线。
轴端骨架油封安装辅助工具,联轴器弹性柱销螺栓拆卸专用装置,汽轮机高低压缸涂胶装置……3项专利,18项创新专用工具,8项QC成果,累累硕果不仅是荣誉的象征,更是智慧与汗水的凝结,见证着核电检修人的攀高历程。
长风破浪向未来
“你们这个高低压电机地脚铰孔装置,不仅解决了就地铰孔的难题,操作起来也更加安全、便捷,实在是太棒了!”江苏核电维修二处杨运忠由衷称赞道。
“汽轮机高低压缸涂胶装置,涂得真是漂亮!比手工快多了,质量还更好。”中核运维汽轮机专项组陈亮道。
一项项专利、一件件独具匠心的“工装”,项目团队凭借出色的专业技术实力赢得了业主的认可和信赖。“创新,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在日常检修中不断积累,发现问题,培养创新人才。”田湾项目总经理尹以宣鼓励着年轻的检修人,“一定要多学习,多展示自己,项目部一定会为大家提供最好的舞台。”
恒者行远,思者常新。这些闪耀着工业之美的专利工装,彰显了安徽电建二公司核电检修的技术实力,更汇聚成公司核电事业发展的澎湃动能,正如黄海潮涌,奔流不息。(赵胜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