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论坛》杂志网站4月6日刊登题为《消除贫困:以怒江为例》的报道,记者为拉斐尔·恩里克·泽尔贝托。报道编译如下:
中国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已经成为团结进步的范例:自治州居住着22个民族,共53.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该地区人口的89.31%。
自治州内山地和峡谷占98%的面积,水、森林、生态资源和矿产等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优美的自然风光推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
对于今天到访这个自治州的人来说,很难相信当地56.24%的人口曾经生活在贫困之中。在中国共产党和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国东西部城市扶贫协作结对计划的推动下,怒江已经消除了贫困,成为中国消除贫困和乡村振兴的成功范例。
3月29日,我在怒江参加了“2025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今年论坛的主题是“共促乡村全面振兴 共谋现代化发展”。
该论坛旨在促进中外政府部门、政界人士、企业家、活动家、科学家和各领域专家在脱贫攻坚领域的思想和经验交流。
来自巴西的兰州大学法学院教授道格拉斯·德·卡斯特罗比较了巴西与中国消除农村地区贫困的模式。“巴西的财政能力意味着这种模式是自下而上的,以家庭农业为基础,在当地分配粮食,其优势在于传统知识得到了保护,并成为与贫困和消除贫困有关的公共政策发展的一部分。而中国的模式则是自上而下的,中国拥有雄厚财力,所以当投资到达社区时,这种模式就形成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强调,在消除贫困之后,中国又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即通过乡村振兴战略防止返贫并推动进步,“中国的经验证明,发展中国家只要有韧性、毅力和战斗精神,就能消除贫困”。
根据各地的特点和需求,当地政府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扶贫工作。
论坛出席者有机会参观了和谐社区,该社区是为接收从偏远地区搬迁过来的居民而建。
该社区建在公路旁,有一个政府服务中心、一个为老人提供免费餐的公共餐厅、一所幼儿园、一所小学、一个卫生站、一个派出所、一个儿童活动中心和一个老人活动中心,还有超市和商店。
一些居民获得了务农的土地。当地还修建了一个公共市场,供居民出售农产品。还有人创办了小企业,或在当地商业部门或社区外就业。
对于那些需要照顾孩子或老人的人来说,棒球制作工坊提供了便利的工作条件,让他们可以在家工作,而且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
中交怒江绿色香料园区毗邻和谐社区,旨在为搬迁居民提供就业机会。
在开展农业、工业和科研活动的同时,乡村旅游也在发展。游客可以参观一些食品生产线,品尝和购买当地产品,还可以漫步种植园,欣赏美丽的风景。为进一步提升游客的体验,当地还修建了探险步道。
怒江农业生产的一大亮点是咖啡。对于出生在圣保罗地区的我来说,漫步于怒江的咖啡种植园,参观咖啡加工厂,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但与巴西不同的是,中国投资于创新,推出了各种咖啡产品,以迎合各种口味。(来源: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