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巴布亚新几内亚马当4月30日电(记者李晓渝、刘晓宇)“中冶瑞木这家企业就是科技创新的产物,现在也需要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改进和提升能力”。瑞木镍钴管理(中冶)有限公司(简称“中冶瑞木”)董事长王洲近日在接受新华丝路记者专访时说。
中冶瑞木开发建设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瑞木镍钴项目位于巴新的马当省内,项目由红土矿露天开采、管道矿浆输送、高压酸浸湿法冶金、深海尾矿排放等主体工艺和发电、供水、制酸、石灰石加工、码头配套设施组成。自2012年竣工投产以来,瑞木项目取得了很多亮眼成绩。在产量方面,项目已形成年产32601吨镍和年产3300吨钴的生产能力,多年来保持稳产高产。截至2024年,瑞木项目共生产金属镍345140吨,金属钴31916吨。
王洲表示,澳大利亚矿物资源局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发现了瑞木镍红土矿床,但因为工艺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的问题,一直未能启动该项目。直到中冶瑞木接手,采用中国恩菲自主创新攻克的高压酸浸技术,这个低品位红土镍矿项目才得以实现经济开发。不过,这项技术在瑞木项目启动之初还不成熟,是在瑞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索与不断调整,才最终打通工艺流程,让瑞木项目达产。从2018年到现在,中冶瑞木整体持续处于盈利状态。到2023年,中冶瑞木已经弥补了此前所有的亏损,真正地实现了全面盈利。
据了解,中冶瑞木还采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品位红土镍矿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综合技术,有效解决了采矿、选矿、矿浆输送、冶炼全工艺流程的工程技术衔接及匹配难题,为全球红土镍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宝贵经验。
王洲表示,瑞木项目的成功帮助大量中国企业进入世界红土矿采选冶领域,改变了全球镍钴工业发展的格局,助力了中国新能源动力市场的发展。中冶瑞木在实践过程中也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其中很多人后来成为了中国企业在印尼等地开发镍金属项目的骨干。
他介绍说,镍金属这种关键矿产过去全球主要产地是澳大利亚、新喀里多尼亚、马达加斯加、俄罗斯、巴西。瑞木项目达产后,巴新也成为了主要产地之一。中国企业将高压酸浸技术带到了印尼,自2021年以来,印尼多条主要生产线上马。
记者了解到,在技术研发方面,中冶瑞木不断加大投入,建立了完善的研发体系。一方面,该公司与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展开广泛合作,共同开展红土镍矿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另一方面,该公司还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培养了一批高素质技术人才,为项目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中冶瑞木通过成立研究院,投资建设马当试验室,正在形成一个区域性的、国与国之间合作的矿冶开发大平台。
王洲表示,虽然中冶瑞木在红土镍矿开发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随着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需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