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智慧“氢”注鹏飞集团 探究传统能源企业转型之道

©原创   2025-05-15 01:03   于春春

5月14日,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副主席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携夫人苏珊·布罗施-莱维特(Shoshan Brosh Levitt)及法国桥智库主席周瑞(Joel Ruet)一行赴山西孝义鹏飞集团考察交流。此次考察聚焦能源产业转型升级与科技创新实践,通过实地观摩与座谈交流,为传统能源企业向绿色低碳领域跨越提供国际智慧支撑。

走进鹏飞集团城市加氢综合能源岛,加氢、加油、加CNG、充电车辆络绎不绝,莱维特被眼前这座未来感十足的能源岛所吸引。“这里日加氢量可达2000公斤,日加油量可达3万升,日加注CNG可达19000Nm³,每天可供405辆小型乘用车、50辆大型商用车充电。”工作人员详细介绍能源岛的设计理念及能源供给模式,莱维特频频点头,竖起了大拇指。

在鹏飞智创汽车智造园,一辆辆氢能重卡“整装待发”。莱维特上前与正在检查车辆的工人详细交流,了解车辆的制造工艺、性能、参数等,还对园区将智能制造与清洁能源应用结合的模式表示关注。随后,考察团前往鹏飞焦化厂,实地考察传统焦化产业技术改造进程,并绕厂观摩现代化环保设施运行状况。

此次考察重点之一,鹏湾氢港氢能产业园集控中心通过数字化大屏直观展示了氢能装备制造、储运调度及终端应用的全链条协同运作。“2019年,鹏飞集团结合自身产业优势,规划了制、储、运、加、用、研、装备制造、零碳物流氢能源应用全产业链的布局,开启了氢能产业发展之路。”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在政策红利释放与市场动能驱动的双轮效应下,鹏飞集团氢能全产业链布局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制氢产能的规模化跃升,同时前瞻性布局氢能交通装备制造领域,总投资150亿元建设年产30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装基地,同步推进配套核心零部件产业园区建设。在关键材料领域,年产1万组氢燃料电池电堆及膜电极国产化项目已进入生产阶段。

在以“诺奖智慧赋能 国际视野领航”为主题的座谈会上,鹏飞集团管理层向与会专家系统介绍了企业战略转型成果。面对全球能源变革趋势,鹏飞集团正加速构建“制-储-运-加-用”氢能产业生态,向“贯通万里氢能走廊,推广百万辆氢能重卡,建设百万吨氢能源供给基地,布局千座综合能源岛,打造千亿级氢能产业集群”的宏伟愿景不懈努力。

莱维特教授在发言中高度评价中国企业的转型魄力。他指出,鹏飞集团从煤炭向氢能延伸的路径,印证了科技创新对产业变革的决定性作用。“当30岁左右的年轻科学家完成最具突破性的工作时,企业需要建立包容试错的机制。”莱维特以自身科研经历为例,强调打破年龄壁垒对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性。谈及生命科学与能源技术的交叉点,他阐释了DNA和蛋白质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类比能源系统中数据算法与硬件设备的互补性,引发与会者对跨学科融合的思考。

法国桥智库主席周瑞表示,鹏飞集团对人工智能和氢能源革命的贡献都非常大。从国际视角来看,他认为鹏飞集团可以在洞悉国家政策的基础上,更加积极主动的向国际社会分享企业的转型经验和成果,并寻求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从而更好地走向国际舞台。他还建议鹏飞集团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的应用,同时思考将区块链技术融入企业业务,为企业发展赋能。

鹏飞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郑鹏表示,在我国“双碳”目标任务背景下,鹏飞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向氢能产业转型发展。也正是得益于省市县相关政策支持和企业自主创新,企业作为区域氢能产业龙头,在构建全产业链生态中发挥了核心支撑作用。下一步,鹏飞集团将持续以氢为媒、以氢为核,踔厉奋发,为我国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加氢赋能”。(于春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