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诺伦索供水项目:从破解“水荒”到ESG样板

©原创   2025-07-21 09:09   杨家和

新华社圣保罗分社记者  杨家和

巴西圣保罗州西南部矗立一座洁净有序的现代化供水厂,这是圣诺伦索供水项目的所在地。自2018年商业运营以来,项目已累计供水超过8亿吨,为圣保罗州西南部7个城市超过200万居民提供安全清洁的生产生活用水。从一滴清水到一套系统,从一座水厂到一座城市的供水安全保障,项目在破解当地“水荒”困局的同时,成为中资企业在拉美地区推动绿色运营、属地融合、可持续发展的ESG实践样板。

图为圣诺伦索供水项目俯瞰图。(中能建巴西公司供图)

圣诺伦索供水项目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旗下中能建海外投资有限公司控股运营,是巴西首个由中资企业主导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水务项目。近年来,项目先后获得ISO9001质量、ISO14001环境、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等多项国际认证,全面执行“赤道原则”,被巴西国会授予“中巴友谊之星”勋章,荣获中国对外承包商会评选的“2024年境外可持续基础设施专项荣誉项目”,在环境与社会治理领域的高标准实践为中巴合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圣保罗是巴西人口最多、工业最密集的州,长期面临城市供水紧张、基础设施老化、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2014年,该州爆发历史罕见旱情,圣诺伦索供水项目于当年启动建设,旨在系统提升区域供水安全。项目日供水能力达41万吨,通过83公里输水管线与圣保罗州现有供水系统相连接,大幅提升了供水保障水平。

“以前水压常常不足,遇到干旱时甚至限水。”当地居民丹尼尔·罗德里格斯说,“现在不仅水质明显改善,而且供水稳定,再也不用为生活用水发愁了。”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供水厂全流程实现自动化控制,从取水、沉淀、过滤到消毒,每个环节均可通过电子系统精细监测。当出现异常预警时,工作人员可快速进行定点检修处理。工程师加布里埃尔·内格朗介绍说:“我每天负责设备巡检,这里管理规范,技术先进,还让我学到很多新的水务知识。”

在保障居民安全用水的同时,项目对区域产业和市政建设也带来了间接推动。项目建设期间带动逾4000个岗位,推动相关产业链发展,并有效改善沿线交通状况,为当地市政基础设施注入新活力。

圣诺伦索供水项目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理念贯穿于投资、建设和运营全过程。中国能建巴西公司总经理、圣诺伦索供水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祁泽旭表示,公司在环境层面严格遵守巴西联邦和州环保法规,成立专门环保与安监团队,确保运营期间“零违规、零罚款”。

走进供水厂,厂区无异味、噪音小、污水和污泥处理达标排放。项目引入反冲洗水循环、雨水回收系统,配合节能设备和生态补偿机制,有效降低资源消耗与生态干扰,获得巴西环境监管部门的高度评价。

项目推动属地化用工比例超过90%,优先招聘周边社区居民,并配套提供岗位技能培训,吸引大批青年“回流就业”。多名员工告诉记者,得益于项目用工政策,他们无需远赴市中心就业,收入相当甚至更高,通勤时间大幅降低,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中资企业在拉美地区开展长期投资合作,面临监管差异大、文化差异深、政治经济环境复杂等多重挑战。在此背景下,圣诺伦索项目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中外合资PPP运营机制,兼顾控股权稳定与本地合作透明,推动工程技术、管理模式与本地需求高效衔接。与此同时,项目还积极融入本地社区,支持教育、医疗、环保等公益项目,在2024年南里奥格兰德州水灾期间组织物资捐赠。

中国驻圣保罗副总领事田玉震表示,圣诺伦索供水项目是中巴命运与共、合作共赢的民心工程,也是中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圣保罗州基础设施厅副厅长萨曼达·苏扎在项目五周年纪念仪式上强调,圣诺伦索供水项目不仅为当地提供了优质饮用水,也为中巴在绿色基础设施合作中树立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

项目合作方、圣保罗州基础卫生公司总裁安德烈·萨尔塞多表示,中资企业在项目中的专业精神、责任担当和效率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他们不仅按时高质量完成了工程任务,而且建立起完善的运行维护机制,是值得信赖的长期伙伴。”

观察人士指出,圣诺伦索供水项目的意义不仅在于缓解一地水荒、提供一项服务,更在于它作为中国企业海外ESG实践的“进阶样本”,正从产业逻辑、治理逻辑和发展逻辑上折射出“走出去”的全新方向。在全球绿色转型浪潮与新兴市场公共品供给缺口并存的当下,中资企业要想赢得更长期、更稳固的发展空间,必须从“基建输出者”向“责任共建者”转变。ESG能力、属地融合能力、制度适应能力,正在成为衡量中资企业海外绩效的核心维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