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托努自治港5号码头项目将激活贝宁“经济之肺”

©原创   2025-07-21 09:10   司源, 孙毅

新华社达喀尔分社记者司源、洛美分社记者孙毅

7月8日上午9时,贝宁科托努自治港5号码头施工现场已是一派忙碌景象,正在进行的是5号码头首段胸墙的混凝土浇筑,这一环节被视为码头建设的关键节点。每段胸墙必须一次性连续完成浇筑,以确保结构的整体性与耐久性,不容任何瑕疵。项目经理陈新全程盯守在现场,寸步不离,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他说:“胸墙是整个码头的‘脊梁’,也是码头的最后一道重要工序。胸墙一旦建成,将意味着项目团队成功突破码头工程的所有关键技术瓶颈,为后续施工顺利推进和合同履约打下坚实基础。”

科托努自治港是西非几内亚湾沿岸重要的国际贸易枢纽,自1965年8月投入使用,现有面积240公顷,包括陆地120公顷,水域120公顷。2024年,港口年吞吐量达2000万吨,集装箱处理量达60万个标准箱。由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科托努自治港5号码头建设项目位于现有港区东侧,包含两个10万吨级通用泊位,码头前沿设计深度达到-16米,旨在高效提升贝宁港口货物处理能力,为西非区域贸易注入强劲动力。

项目不仅扩展港口岸线和护岸,还拓展21万平方米的陆域空间,旧堤拆除和港池疏浚工作同步进行,为港口现代化建设夯实基础。自2021年7月开工以来,历经风雨,截至今年6月底项目进度已完成70%,整体推进平稳有序。5号码头建成后,科托努自治港预计年货物吞吐量将提升至2500万吨。更强的通航能力、更大的货物吞吐量、更广阔的服务辐射范围……5号码头将有效激活科托努自治港的发展潜能。

面对语言不通、资源匮乏和海上施工环境复杂等重重挑战,项目团队保持高度协同,科学统筹施工计划,全力保障工程进度。陈新介绍说:“我们遇到过设备运抵延迟的情况,物资运输周期长,国内到贝宁准备及海运需四个月以上,项目团队提前规划采购计划,确保施工材料和设备供应及时不误工期。”

几内亚湾长周期波导致的强风巨浪也是施工难题之一。项目生产经理王兆岩回忆,有时海浪大到只要站在港湾局原防波堤边缘,就可能被整浪打得全身湿透,“人从头到脚一下就全湿了”。尽管如此,施工团队始终坚守岗位,迎难而上。截至2025年6月底,项目进度已完成七成,整体推进平稳有序。

安全环保管理是项目成功的重要保障。项目安全环保总监程冲冲说,项目组建立了由中方和25名当地管理人员组成的国际化管理团队,通过严格培训和安全检查,现场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多次进行演练,确保每位员工都能应对突发状况。”

来自贝宁的安全员达德乌·塞梅沃·埃马纽埃尔是项目的一线守护者。他坦言,这是他第一次参与海事建设,学到了很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我为能参与这样重要的项目感到自豪,它不仅改善了我的生活,也为贝宁经济注入了活力。”他感慨道:“中方同事工作认真细致,文化差异不再是阻碍,我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在施工一线,中贝员工之间的配合也日益默契。白天并肩操作钢筋、夜晚共同守护模板,语言虽有差异,但对质量的坚持早已形成共识。程冲冲介绍,为提升本地工人技能,项目团队持续开展专项培训,让越来越多本地年轻工人掌握焊接、模板、混凝土等关键工艺。

作为贝宁唯一的海上对外门户,科托努自治港吞吐量覆盖全国90%以上的进出口货物,对国民经济贡献巨大,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被视为贝宁的“经济之肺”。如今,随着扩建工程持续推进,这座已有近六十年历史的港口正站在新一轮跃升的起点上。更强的通航能力、更大的货运吞吐量、更广阔的服务辐射范围,正在逐步从图纸变为现实,项目建设的每一步都备受各方关注。

“在最近的一年里,项目团队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在复杂施工条件下达成多项重要节点目标,令整个工程驶入快车道。”贝宁港务局局长巴尔特·范伊诺说,这些进展不仅体现在工程数据上,更体现在建设方与港务局沟通效率的提升、施工方案的不断优化,以及现场管理的日益精细。“中贝双方的合作基础越来越牢固、信任度越来越高。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成果,也为后续项目合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