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小区门口公示牌上有社区的电话和微信,楼栋群里也有,这方便得很,有问题随时能找到人,现在办事心里踏实多了!”近日,家住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庄周街道梦蝶湖社区的居民李阿姨对社区新推出的“阳光服务”机制赞不绝口。为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庄周街道梦蝶湖社区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亮身份、建群聊、勤互动”,让居民“有问题能找到人,想办事能问到人”,架起了一座连接干群的“连心桥”。
敢于“亮相”,干部信息“晒”在阳光下。以往居民遇到问题,常因不知找谁、联系不上人而犯愁。为破解这一难题,庄周街道梦蝶湖社区率先推行“社区书记、包保干部照片信息公开”,将负责各小区的包保干部姓名、职务、联系电话及个人微信,统一制作成醒目的公示牌,张贴在小区出入口、单元楼门口等居民高频活动区域。“干部"亮相"晒出信息,既是对干部的压力,更是对居民的承诺。”梦蝶湖社区党总支书记杨艺表示,公示牌不仅公示了包保干部照片,还标注了联系电话和微信二维码,确保居民能“找得到人、说得上话”。
建强“群聊”,打造线上服务“直通车”。在此基础上,梦蝶湖社区以楼栋为单位,牵头组建了“楼栋服务微信群”,邀请包保干部、网格员、物业人员及全体居民入群,将服务阵地从“线下”延伸至“线上”。“以前交水电费、问政策要跑好几趟,现在群里发个消息,干部马上就回复。”居民王阿姨说,前不久她通过楼栋群咨询高龄补贴办理事项,包保干部不仅详细告知所需材料,还主动帮忙办理手续,全程跟踪办理进度,“把资料给到社区,一趟就办好了”。据统计,社区已建立楼栋群132个,覆盖居民6000余户,自8月以来,累计解决居民诉求130余件,内容涵盖政策解读、事务咨询、矛盾调解、便民服务等多个方面,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
高频“互动”,用真心换真情聚民心。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心连心",包保干部用“微服务”撬动“大治理”,以“小互动”增进“深感情”。包保干部保证手机24小时畅通,每日在群内发布反诈预警、安全提示、社区活动等信息,群内居民诉求及时主动私信对接,实行“首接负责、限时办结”机制,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党员干部带头深入楼栋、走进家庭,通过日常互动精准掌握群众需求,提前化解潜在矛盾。
从“被动等待”到“主动服务”,从“单向沟通”到“双向互动”,庄周街道梦蝶湖社区通过主动公开信息、搭建沟通桥梁、强化责任落实,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不仅拉近了干群距离,更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下一步,庄周街道梦蝶湖社区社区将继续深化“阳光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基层治理中的带头作用,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服务,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服务群众更有力度,切实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杨艺 曹岩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