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篱笆镇聚焦灵活就业群体权益保障难题,以“零工驿站”建设为突破口,打造“规范、便利、安全”的劳务对接新平台,书写了一幅“就业有温度、权益有保障”的民生答卷。
模式创新:构建“4321、1+2+N”的服务矩阵
篱笆镇“零工驿站”以“功能集成化、服务精准化、管理智能化”为目标,创新推出“4321”运营模式,4个功能区:设置信息发布区、洽谈对接区、技能培训区、权益保障区,实现从岗位查询、面试签约到技能提升、维权服务的全链条覆盖;3个服务窗口:开设用工登记、求职登记、政策咨询窗口,提供“一站式”政务服务,日均接待群众超50人次;2个数字平台:搭建线上零工APP和线下智能终端设备,实时更新岗位信息,打通“线上+线下”双轨服务通道;1个人力资源库:建立涵盖瓦工、农业、物流等10余个工种的零工信息库,动态管理2000余名劳动者数据,实现人岗精准匹配。
与此同时,驿站构建“1+2+N”三级服务体系,以1个镇级公益性零工驿站为核心,在篱笆社区、郭集社区设立2个社区级服务站,并链接N个人力资源管理师团队,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村(社区)和产业园区。截至目前,已辐射周边8个村(社区),累计对接用工需求2000余人次,促成就业匹配800余人。
成效凸显:让“站马路”成为温暖记忆
“以前蹲马路一等就是半天,现在来驿站喝着茶水就能找到活,还有人帮忙签合同、买保险。”在驿站成功签约农业岗位的王大姐感慨地说。驿站的建成,真正实现了三个“转变”:从“无序等活”到“有序就业”,通过规范岗位发布、实名认证和签约流程,避免了“马路招工”的随意性,就业成功率提升40%以上;
从“权益缺位”到“全程守护”,联合司法、工会等部门设立维权窗口,提供劳动合同指导、劳动纠纷调解等服务;从“单一就业”到“技能提升”,定期开展直播、小吃等职业技能培训,今年已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零工200余人次,助力劳动者向“技能型”转型。
如今的篱笆镇“零工驿站”,不仅是劳务对接的“枢纽站”,更是零工群体的“暖心家”。在这里,“进城有落脚处、洽谈有服务区、打工有保障网”的愿景成为现实,日均人流量从最初的百余人次增长至200余人次,成为周边乡镇劳动者口中的“就业新地标”。(叶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