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稻谷飘香。皖东地区“三秋会战”即将开始。安徽省天长市16个镇(街道)立足当前农业生产实际,正在全力组织开展农机装备战前检修保养,为秋季机械化生产再上一层保险。
在天长市仁和集镇芦龙社区,芦龙农事服务专业合作社的农机大院内一片繁忙景象。各类大型农机排列成队,农机具零部件整齐摆放,农机师们正在熟练地拆卸、组装、维修、保养,确保三秋生产农机“体格健壮”上阵不“掉链”。
而在汊涧镇,该镇正集中对农机手进行集中培训。“收割机履带脱轨时,我们首先要仔细检查履带和驱动轮的配合情况。若发现配合不当,应立即进行调整,确保履带能够顺畅地与驱动轮相接合;同时,还需检查履带是否受到外界物体的干扰,如杂草、石头等,这些物体可能导致履带偏离正常轨道;在排除这些干扰后,我们还需要对履带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养,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并确保其能够稳定地工作。”汊涧镇“农机能手”张鹏在理论宣讲时,一边分析原因,一边讲清解决办法。培训现场,张鹏还来到大型收割机、拖拉机旁指导机手检修、保养及生产时的注意事项。
连日来,天长市组织技术人员,对收割机、打捆机、旋耕机等大中型机械进行全面维修和保养,保障10多万台农机设备高效投入抢收抢种工作。
眼下,天长市100多万亩水稻陆续进入成熟收割期。该市抢抓当前晴好天气,未雨绸缪,组织人力、机械,投入抢收工作,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针对秋收秋种时节时阴时雨、天气变化不定,且时间紧、任务重、季节性强的特点,天长市精心组织安排,提前备足农机,切实搞好抢收抢种服务工作。全市相继备足收割机、拖拉机、旋耕机等农机10多万台套,并从江苏、山东等地组织2000多台套大型收割机来天长跨区作业。市农技部门通过会议、广播、电视等开办技术讲座,引导农民积极做好水稻抢收工作。同时,以村(社区)为单位,按照“托管”模式完成了“三秋”抢收抢种机械网格化配置,制定“三秋”农机化生产工作方案和相关应急预案。并围绕粮食机收减损、农机安全、“六位一体”农机大托管等内容开展技术培训。
天长市农机局局长杨青告诉笔者,今年“三秋”全市将组织8个农事托管指导组、16个农机化技术服务队、20个水稻机收应急抢收服务队,并依托农机经销商成立20个农机售后服务队,巡回田间地头开展农技指导和农机抢修服务。
近年来,天长市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现代化农机设备广泛应用于田间地头。目前,全市农业耕种收储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5%。(李炳旺 汪昌化 董元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