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China's Ambitions in Space: The Sky's the Limit
中文摘要: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Marc Julienne在《中国雄心勃勃的太空抱负》一文中表示,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太空计划出炉到20世纪80年代开始能够在近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上建造、发射和运行卫星,2021年,中国将成为一支完整的太空力量,自主进入外层空间、开展深空探索。中国正寻求建设近地轨道空间站,在近地轨道建设了数个天基互联星座项目,尽管这些仍处于较早期的阶段。因此,中国已不再是一个局外者,而已成为包括美国在内的太空大国的切实挑战者。
中国的太空学说基于3大支柱:国家发展、军事赋权和大国竞争。前者从太空计划启动就推动了中国在太空领域的发展,而后者是过去几十年来尤为突出的特征。这些雄心勃勃的抱负被公认为是用于和平的,并且造福于全人类,但也有其不为人知的一面。中国在外层空间的军事活动大多是未知的,令他国焦虑。
中国的太空体制格局值得研究,尤其是因为它并不像看上去那样。中国国家航天局是负责民用航天管理及国际空间合作的政府机构。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人民解放军,尤其是战略支援部队可进行实际决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科学院等其他参与者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过去五年,商业太空产业在中国一直是一个非常活跃的行业。北京日益活跃的另一个领域是国际空间治理论坛。未来几年,各国与外层空间领域有关的政治冲突可能加剧。太空是中国需缩小与美国技术差距的一个战略领域。那么,问题是,欧洲在这一战略格局中处于什么位置?报告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了分析。(编译:江明明、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