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加快培育市场采购贸易的内生发展动力

2021-08-04 10:15   中国贸易报   张凡

2021年上半年,中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创下了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22.8%,外贸稳增长态势进一步巩固。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发展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海关总署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额达到4249.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1%,远超过全国整体出口28.1%的增幅,成为外贸发展的新亮点。

海关总署口岸监管司司长王军此前介绍说,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解决了商户因“单小、货杂、品种多”无增值税发票的贸易难题,有效降低了外贸门槛。目前试行市场采购贸易全国通关一体化有效缩短企业通关时间,降低物流成本。

谈及上半年市场采购贸易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国际商贸研究所副研究员揭昊分析说,首先,我国近年来一直高度重视发展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明确提出优化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政策框架;其次,随着去年9月份新批的17个试点陆续启动,为市场采购贸易发展提供了新动能,目前市场采购贸易试点范围已经扩大至辽宁西柳服装批发市场、浙江绍兴柯桥中国轻纺城等31家市场;最后,广东、浙江这两大开展市场采购贸易的主力省份表现不俗,上半年市场采购贸易额均超过1600亿元,实现30%以上的增幅。

“从市场采购贸易试点的地域分布来看,既有内陆地区,也有沿海地区。在近期海运价格较高的情况下,中欧班列等陆运方式备受企业青睐,这也更加方便了一些市场主体的出口。”中国贸促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姚为群说,市场采购贸易发展势头良好,归根结底是中国的外贸竞争力依然具备优势,中国在全球最早控制住疫情,工业门类齐全,供给侧稳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依然稳固。

众所周知,市场采购贸易具有“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交易特点。为促进市场采购业务健康长足发展,海关根据“包容审慎、统筹协调、分类管理”原则,充分评估申报来源、现场查验等风险因素,复制推广成熟区域海关监管经验,积极推进与地方实际情况相适应的通关监管模式,让政策红利惠享企业。与此同时,海关还通过数据分析、物流监控等科技手段,加强后台监管,不断促进市场采购贸易规范发展。

“市场采购贸易发源于中国,为服务中小微外贸主体应运而生,贸易规模6年增长了5倍,显示出蓬勃发展势头。市场采购贸易和跨境电商都是外贸业态创新的产物。它们的出现,促进了传统贸易转型升级并顺应了全球贸易数字化发展新趋势。作为贸易方式,它们的生命力在于更好服务供给和需求方,提升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揭昊认为,未来,市场采购贸易有望成为中国参与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的重要领域。

“从最初的浙江义乌一地试点到目前五批次31家试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需要从个性化的先行探索阶段进入规范化发展、制度性保障的新阶段,更好发挥试点的示范引领和集聚带动功能。”在揭昊看来,未来加快发展市场采购贸易,关键靠制度创新稳定外贸主体预期,并吸引更多内贸主体开展外贸,“目前各地探索推动市场采购贸易和跨境电商融合发展,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已取得一些积极的成果。”

揭昊说,未来,各方还需要在通关、外汇管理、税收等方面持续制度创新,在继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同时,继续扩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适用商品范围,丰富市场采购贸易综合管理平台的服务功能等。

“市场采购贸易对各地试点的地方政策支持还有一定依赖性,长期来看要加快培育内生发展动力,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揭昊表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诞生时间并不长,新生事物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们希望在全球疫情仍然未得到有效控制,尤其是在德尔塔毒株来势汹汹的背景下,我国继续巩固抗疫成果,在保证各类产品生产的同时,也用好传统贸易方式、贸易新业务,以满足全球市场需求。这将为我国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姚为群说,消费、投资、出口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跨境贸易、跨境投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仍然十分重要,不论是保证传统贸易的增长,还是探索发展贸易新业态,都为促进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