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深耕中东助力中阿能源战略合作

©原创   2022-08-19 15:59   闫婧

新华社开罗分社记者  闫婧

中东地区地处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枢纽地带,拥有全球三分之二的原油储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自2008年开始将业务拓展至中东地区,十多年间在中东5个国家陆续发展了15个油气合作项目,产能规模超亿吨,在油气牵引的能源战略合作中持续集成创新,谋求技术突破,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打造互惠互利的中阿能源战略合作做出贡献。

油气牵引:打造互惠互利中阿能源战略合作

近年来,中阿持续推进“油气+”合作模式,深化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炼化、储运等全产业链合作,共同构建油气牵引、核能跟进、清洁能源提速的中阿能源合作格局。

中国石油中东公司总经理王贵海介绍说,伊拉克2008年开放境内石油市场,启动伊拉克战后第一个对外石油合作项目艾哈代布项目,中国第一时间参与其中。中国石油中东公司以此为起点与伊拉克开启能源合作大门,此后通过第一、第二轮国际招标以及股权收购等方式,先后开启鲁迈拉、哈法亚、西古尔纳项目,其中艾哈代布和哈法亚油田均比合同要求提前一年以上投产,加快了伊拉克石油产业的振兴步伐。

除了油气牵引,中国石油与伊拉克的能源合作多点开花。2014年8月,一条年设计输油能力5000万吨的长输战略管线投产吸引了伊拉克石油界的目光。该管线经由米桑、巴士拉,入法奥港,连接波斯湾。“它使伊拉克南部石油出口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快速促进了米桑省经济发展。”米桑石油公司总经理阿里·贾西姆·哈穆德表示,这条管线承载了伊拉克政府的厚望。

不仅在伊拉克,2014年以来,中国石油抓住重大油气项目合同到期的机遇,获得阿联酋阿布扎比陆上、海上等4个项目,2019年又签署了阿曼5区项目延期合同。如今,中东地区已成为中国石油海外业务规模最大、效益最好、未来发展潜力最强的地区。2009年-2019年,中国石油在中东地区的原油作业产量年均增长1000万吨,权益产量规模达5000万吨,成为中国石油海外生产经营的“压舱石”。

集成创新:为中东油气开发注入中国技术

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空前活跃,国际石油公司的核心技术竞争日趋激烈,中国企业把握时机将科技创新的技术成果注入中东油气开发领域。

在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东巨厚复杂碳酸盐岩油藏亿吨级产能工程及高效开发”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这项来自中国的科技成果是中国石油在中东能源市场实现高效发展的“通行证”。

中国石油行业专家宋新民介绍,中东地区优质海相砂岩油藏及均质碳酸盐油藏等优质资源经过多年开发,面临采出程度高、含水持续上升、产量不断降低的严峻形势,整体处于开发中后期。中国石油中东公司联合相关团队,经历多年攻关,创新巨厚复杂碳酸盐岩油藏高效开发关键技术,解决了业界一大难题,实现了作业产量亿吨级跨越。

“这项科技成果的运用使得中国石油中东地区原油作业产量由2009年的107万吨增至2019年的1亿吨,成为‘一带一路’油气领域合作的成功典范。”宋新民说。

集成创新不仅体现在破解核心技术难题,还包括建立靠前的技术支持体系、打造国际化管理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管理保障等。调研了解到,在伊拉克,面对哈法亚油田自身复杂的油藏特征及开发技术困难,中国石油创新大型碳酸盐岩高效开发关键技术,使该油田连年增产;在阿联酋,中国石油积极推动中国石油酸压和智能完井技术、注水控水特色技术在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的应用。

融入当地:助力产业及社会民生发展

企业“出海”中东不仅面临激烈的竞争环境,还需克服“水土不服”、与资源国文化相融等问题。中国石油在中东地区发展的过程中,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助力民生发展。

在伊拉克,中国石油十多年来参与伊拉克油田生产不仅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还累计为当地提供5万多个就业岗位,员工本土化属地率达85%以上。多年来,中石油工程建设公司、管道局、大庆钻探、物探公司等中国石油旗下公司在伊拉克培养工程师、钻工、焊工等各类技术及管理人才超过8000人。

中国石油还积极为当地架桥打井、修建水电设施、建造学校幼儿园等,主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伊拉克鲁马利亚镇,艾哈代布项目修建的环城公路解决了油区百姓出行难问题,被当地人称为“通向中伊友谊的道路”;在米桑省,哈法亚油田为当地电厂免费提供天然气,照亮千家万户;在鲁迈拉、西古尔纳,项目的社区共建计划让百姓从油田建设中全面受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