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月21日报道,到2030年,中国政府将制定70项以上汽车芯片相关标准。在汽车芯片领域,如今日美欧巨头具有优势,中国国产比例仅为一成左右。中国将在10年内推动企业间合作,建立以国产替代进口的机制,构建不受美国出口管制等影响的国内供应链。
报道称,8日,负责制定汽车产业政策的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并通知业界团体等。指南指出,到2025年,制定30项以上汽车芯片重点标准;到2030年,制定70项以上汽车芯片相关标准。
通过完善与整车和核心系统相关的芯片性能测试,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制定标准为杠杆,实现汽车制造商和芯片企业的密切合作,有效利用政府机关的认证,促使汽车制造商采用本国产品。
范围还将扩大至与自动驾驶技术等相关的汽车芯片领域,目标是构建不受美国制裁措施影响的半导体自主供应链。
报道说,中国之所以大力发展汽车芯片,是因为中国政府谋求以从汽油车向电动汽车转型为契机,从销量世界第一的“汽车大国”建成引领世界市场的“汽车强国”,而芯片是薄弱环节。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3年新车销量为3009万辆,比前一年增加12%,出口近500万辆,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达949万辆,比前一年增长38%,拉动世界汽车市场增长。
与传统汽油车相比,电动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需要搭载更多芯片。据中国大型车企透露,电动汽车芯片搭载数量约为1300个,而汽油车芯片搭载数量近500个。盖世汽车研究院调查结果显示,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无人驾驶的四级自动驾驶汽车搭载的芯片超过3000个。
在政府政策指引下,中国汽车制造商积极推进开发。例如,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将自主研发的芯片搭载于运动型多用途汽车。中芯国际的一位主管表示:“将大力推进面向汽车的芯片研发。”
不过,报道也说,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统计,通过控制电流影响电动汽车性能的功率半导体国产比例仅为15%左右,用于实现自动驾驶等的高精度半导体国产比例在5%以下。包括功率半导体和高精度半导体在内,汽车芯片的国产比例约为10%。
汽车芯片多是制程在数十纳米以上的产品,与先进半导体相比线路较宽,因此一直以来不是美国主导的出口管制政策的对象。但是,视今后美中关系和技术进步情况,从海外采购汽车芯片也有受到管制的风险。
据报道,一名参与制定汽车政策的研究机构的专家认为,在政府支持等各种因素的推动下,即使是技术难度极高的芯片也可以在5至10年内实现国产化替代。(来源: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