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的《关于开展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明确,支持高校面向量子科技等关键领域布局相关专业,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当前,欧美和中国在量子计算领域正展开激烈科技竞争,美国IBM公司和中国本源量子公司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正同价向全球提供收费量子计算服务。我国量子计算专家认为,在我国决心扩容量子计算人才培养的背景下,是用欧美的量子计算教育方案,还是使用中国自主量子计算教育方案培养中国未来量子计算人才?中国的未来量子计算人才是该学会用“刀叉”还是“筷子”?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源悟空”等五台中国自主量子计算机机群(孙超 摄)
对此,“本源悟空”量子计算机研制团队主要负责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国平表示,“教育部此刻出台文件,提出强化量子计算教育、精心培育高水平量子计算人才的战略要求,这一举措彰显了我国在推动量子计算教育领域的前瞻视野与坚定决心。”这不仅为我国量子科技的发展铺设了坚实的基石,更是对未来科技竞争格局的一次精准预判与深远布局。
2020年,教育部首次增设量子信息科学专业。2024年3月,教育部批准合肥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福州大学、河南大学增设量子信息科学专业。截至目前,国内开设量子信息科学专业的院校已达到13所。
2023年10月19日,访客参观长江大学量子信息科学实验与实训平台(何志刚 摄)
“当前国内量子计算专业人才数量仅千人左右,人才稀缺已成为制约我国量子计算科技发展的瓶颈。”郭国平说,我国量子计算人才培养要注意“刀叉”和“筷子”的选择,不能依赖国外量子教育体系和资源,要构建自主量子计算教育体系。
据统计,全球包含G7在内的众多国家已将量子科技人才培养纳入国家计划:英国“国家量子技术专项”、欧盟“量子技术旗舰项目”、美国“国家量子计划法案”、日本“量子技术创新战略”等,各国纷纷探索新型量子人才培养和引进路径。其中,美国《国家量子计划法案》将教育系统置于量子创新生态系统中的首位,注重推动多学科协同发展,并重视传统基础学科发展。
郭国平表示,欧美是基于其科研环境和文化背景来布局量子人才战略,将教育、政府和企业形成紧密的创新生态系统。而我国在量子计算领域的研究与人才培育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要想迎头赶上,必须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
今年1月上线的我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搭载了中国自主量子芯片、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自主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及自主量子计算机应用软件,国产化率已达80%,其余部件已自研备用。“本源悟空”的成功上线,标志我国超导量子计算机自主产业链基本“成形”。
2023年11月,湖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量子计算实验室,学生正在使用本源溯知教育系列产品量子计算沉浸式体验系统(王志 摄)
“当务之急是构建自主的量子计算教育体系”,郭国平认为,中国已经有自主量子计算机,就必须构建自主化量子计算机真机教育环境。“我们需要培育出一支支会用、善用自主量子计算技术的中国队伍,通过使用中国自主量子计算机,与各行业‘接轨’,来解决当前出现的真问题。”
2024年1月7日,“本源悟空”量子计算机硬件团队负责人孔伟成博士正在为蚌埠医科大学量子计算数据医学实验班的学生们介绍如何组装量子计算机(孙超 摄)
到今年7月底,“本源悟空”已完成全球125个国家25万个量子计算任务,这是中国首次长时间、大规模向世界稳定输出量子算力。当下,我国加速自主量子计算机发展及人才队伍建设尤为重要。
2024年6月1日,安徽省少工委、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举办“中国自主量子计算机群开放授课活动”90后博士孔伟成带少先队员们参观量子芯片生产线(孙超 摄)
“目前长江大学、湖北师范大学等近40所高校已与本源量子合作,前瞻性部署自主量子计算教育方案,发力我国量子计算人才建设。”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赵雪娇介绍,本源自主量子计算教育方案包含全物理体系量子计算学习系统、量子计算教研一体化平台、量子计算学习机等本源溯知系列量子教育产品。“这是团队在‘本源悟空’搭建过程中,自主开发的量子计算全链条教育研发学习平台。”
据悉,本源量子是我国第一家量子计算公司。该团队自研开发的本源溯知教育系列产品,从基础课程、入门教材、全场景学习到实操体验环境,充分满足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的教育需求。去年10月,蚌埠医科大学与本源量子共建国内首个量子计算方向的数据医学实验班,来培养量子计算医学大数据复合型人才。
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我国已有部分高校基于我国自主量子计算教育体系,优化课程、强化实践教学,在量子计算教育上迈出坚定步伐,力求在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上实现自给自足,确保中国在全球量子科技竞争中的独立性和主动性。
郭国平说,量子计算不是一代人能够完成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量子计算人接续奋斗。(杨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