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发表独立研究员Preksha Shree Chhetri《在中德关系中,贸易压倒政治》一文。作者在文中表示,中德关系是中国在欧盟内部最为稳固的双边关系之一,经历了合作与摩擦并存的多个阶段。德国总理朔尔茨4月访华,表明德国政府致力于进一步深化中德伙伴关系。回顾中德关系的发展历程,两国关系虽有起伏,但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尽管两国民众在意识形态上存在一定分歧,但历史证明,两国共同的经济利益终将战胜这些分歧。
作者认为,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两国应持续优先考虑共同经济利益。2021年,德国跻身中国十大贸易伙伴行列;2023年,中国连续第八年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这些表明,经济利益的重要性超越了政治分歧,德国在对华政策上同样采取务实态度,力求降低风险而非完全脱钩。
2023年7月,在欧盟《欧中关系战略展望》发布四年后,德国发布了首份《中国战略》。《中国战略》反映了欧盟对中国的共同政策,称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在分析人士和学者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但就在《中国战略》发表3个月后,中德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放宽市场准入,加强资本市场投资合作。《联合声明》包括25点内容,为两国强化战略伙伴关系指明了方向。该文件概述了在向碳中和过渡、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核心的可持续和透明的多边贸易体系以及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保持强有力合作等问题上的前进方向。在《联合声明》中,双方还承诺共同打击贸易保护主义以促进更加开放的全球经济。
在德国,关于如何与中国在不同领域进行最佳互动,各界意见纷呈。随着德国公众对中国的态度愈发谨慎,中德双方必须找到解决分歧的方法,以维系彼此关系。为此,双方应当采取全面措施,涵盖经济、政治和安全等多个维度。例如,两国可以利用现有的制度机制,定期开展经济对话。借助WTO框架,中德还可以有效应对因国家补贴引发的不公平贸易行为。
尽管双边合作是克服上述挑战的关键,德国企业仍需探索供应链多元化路径,以减轻对中国的依赖。这意味德国企业着不仅要开拓新兴市场,还需在德国本土和整个欧盟范围内推动创新路径。
在处理复杂的国际事务问题,例如乌克兰局势时,中德之间紧密的经贸联系应得到充分利用,鼓励中国发挥影响力,促进俄罗斯寻求和平解决途径。此类行动将是更大范围的地缘政治讨论的一部分,涉及经济与安全利益的综合考量。
针对德国民众对华信任度下滑的情况,中德有必要加强战略伙伴关系,开启网络安全领域的对话,包括制定网络行为准则及针对网络事件的应对方案,从而为打击间谍活动和保障关键基础设施提供统一标准。
鉴于德中经济的高度融合,两国将继续共同应对各类挑战。即便德国国内对中国的不信任情绪上升,但基于双方重要的贸易和投资关系,德国工商界依旧主张与中国保持紧密的经济联系。历史已经证明,中德双边经济联系能够抵御政治与外交压力,这一趋势在未来亦将持续。(编译:胥润萱、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