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能源政策调整对中国能源供应影响几何

©原创   2024-10-22 17:57   包诺敏

新华社亚欧总分社记者 包诺敏

近期,俄罗斯能源政策变动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出口市场多元化、价格体系完善、发展石油加工产业纵深等。

俄罗斯计划在今明两年削减原油产量,以遵守欧佩克+的配额限制。俄能源部第一副部长帕维尔·索罗金8月宣布将今年2月出台的汽油出口禁令延长至2024年底。他同时表示,不会禁止俄罗斯出口柴油,但将努力限制非生产商出口柴油的可能性。

俄乌冲突之后能源政策调整频繁

俄罗斯的原油出口战略东向调整,贸易方向由“向西看”逐步转为“向东转”。《2024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俄罗斯在欧洲原油市场上的份额由2021年的29.7%萎缩至2023年的7.4%,出口量也由1.39亿吨降至3240万吨。俄乌冲突后,印度、中国、土耳其成为俄罗斯原油出口的主要市场,也成为其能源出口政策的侧重点。

自2024年1月1日起,俄罗斯取消石油出口关税,为配合新的原油税收政策,支持炼化部门技术升级,俄罗斯政府引入反向消费税补贴国内市场石油产品。3月1日,俄罗斯政府有史以来首次启动了乌拉尔原油价格下限机制,保护其石油收入不受西方能源制裁的影响。

8月起实施的新规并非俄罗斯第一次发布汽油出口禁令。2023年9月21日,为稳定国内市场,俄罗斯宣布对汽油及柴油出口实施临时限制。同年11月,俄国内汽油市场饱和并出现供应过剩,相关限制被解除。2024年2月底,俄政府再次宣布于3月1日至8月31日实行汽油出口临时禁令。根据市场供应情况,俄政府曾在7月期间短暂解除汽油出口禁令。

俄石油政策调整的背后考量

俄罗斯近期石油政策背后的考量,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地缘政治对立影响下全球能源关系,调整向阵营化发展。俄罗斯减产口号几乎都在响应欧佩克+的减产要求,保持与沙特等产油国步伐一致。欧佩克+产油国自去年以来多次减产,主要出发点是稳定油价、维护各国利益。这体现出俄罗斯在内的产油国扩大石油定价主导权和寻求政策自主性的双重趋势,以降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能源产业封锁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二,俄罗斯通过频繁动作展现其对国际原油市场的掌控力及对未来原油出口形势的预判。当前国际能源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国际油气市场从买方市场变为卖方市场。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国际油价仍存在继续上涨的可能。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研究员、能源研究项目主任潜旭明表示。

‌俄罗斯的减产决策是对全球石油市场供需关系的一种解读。自去年底以来,由于美国的干预和制裁,以及俄印之间的结算困难等问题,俄罗斯与印度的石油贸易量一度减少甚至暂停,导致其在世界市场中失去相当份额。亚洲市场对俄罗斯原油出口的吸收能力仍需进一步观察。俄罗斯提出了原油减产的口号,希望这一举措促进原油价格上涨,弥补出口减少导致的利润空间压缩。

第三,出于加强对国内经济和能源市场控制的考虑。俄罗斯咨询机构Freedom Finance Global分析师弗拉基米尔·切尔诺夫表示,燃料零售价格成本增加是助长通胀的重要因素,今年7月,俄居民对未来12个月的通胀预期大幅上升(从11.9%升至12.4%),年平均通胀率升至9%,此数据是俄罗斯央行设定的全年目标水平的两倍。通过限制国内燃料价格成本的上涨,为通胀降温。

俄阿尔法银行高级分析师尼基塔·布洛欣在接受《福布斯》杂志网站采访时认为,俄所采取的措施都是预防性的,目的是排除国内燃料储备可能出现短缺等因素对价格造成的额外影响。限制汽油出口和提高交易所柴油销售标准将导致国内形成汽车燃料过剩,抑制交易价格增长,从长远来看将进一步修正中小型批发供应商的价格。

专家建议增强我能源行业韧性

分析人士认为,俄罗斯的能源政策变动将影响中国的能源进口和国内能源市场。中国需要关注国际能源市场的动态,评估俄罗斯减产和出口禁令对国内能源供应安全和成本的影响。有专家建议,我国应借此机会进一步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能源效率的提升,加强与其他国家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以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在应对策略上,专家建议积极推进初级产品进口的国际多元化战略,减少重要战略物资对单一国家市场的进口依赖,避免地缘政治冲突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此外,应继续优化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目前,西方针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已经将国际原油市场分割为包含俄罗斯和剔除俄罗斯的两个市场。由于我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比西方国家拥有较大的成本优势,国内的成品油市场如果继续沿用与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挂钩的定价机制,将很难客观反映我国原油市场真实的供求关系。

专家还建议将国内成品油价格与我国不同市场渠道进口原油的加权平均价格挂钩,抵消国内原油价格的快速上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