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认为:中国教育体系有两大“成功秘诀”

2024-10-23 14:42   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

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10月21日文章刊登题为《是什么让中国学生按国际标准如此成功?》的文章,作者为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副教授顾永琦和澳大利亚中央昆士兰大学教授斯蒂芬·多布森,文章编译如下:

西方世界认为,中国学生是通过死记硬背式的被动学习完成学业,这样的教育体系只能培养缺乏创新能力的劳动者。

我们认为这远非事实。事实上,中国的教育体系正在培养出非常成功的学生和技术精湛且富有创造力的劳动大军。我们认为,世界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东西。

在一段广为流传的视频中,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强调,是中国高技术工人的集中吸引他把制造业务迁到中国。他说:“在美国,你如果召集模具工程师开个会,我不确定会议室能不能坐满。但在中国,可以坐满许多橄榄球场。”

对此,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平台X上迅速回应:“的确。”

不久前,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在访问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的深圳总部时惊讶地了解到,该公司计划在未来10年内将其约10万人的工程师队伍扩大一倍。

如果拉马福萨知道中国高校每年培养超过1000万名毕业生,他可能就不会感到如此惊讶。这些大学生是一个超级经济体的基础。

与西方学习者——或者非儒家传统的学习者——相比,中国学习者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自上海2009年首次参加经合组织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以来,中国15岁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排行榜上多次位居第一。

被认为是被动和死记硬背的中国体制怎么能胜过西方体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不少澳大利亚学者一直在研究这种“中国学习者的悖论”。

他们的研究表明,那些有关中国和其他亚洲学习者的一般印象都是错误的。例如,重复和有意义的学习并不相互排斥。中国有句古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读书读得遍数多了,自然就会理解其中的含义。

重视教育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自从儒家思想在汉代成为国家正式认可的学说以来,教育就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隋朝把科举制度化以后,情况尤其如此。如今,每年有成百上千万考生参加高考。

尽管对教育卓越的追求是这个体系中每个人的主要动力,但这在西方社会不是一件容易学习和复制的事情。

我们认为,在学习者和制度层面,中国教育成功的核心有两条原则。我们用两个中国成语来进行说明。第一个我们称之为“循序渐进”,第二个我们称之为“厚积薄发”。

书法的学习过程,就是“循序渐进”的缩影。它从易到难,从模仿到自由书写,从技法到艺术。

书法已被纳入中国的中小学教学体系。这种书写艺术体现了耐心、勤奋、呼吸、专注和对自然韵律之美的欣赏。它教给中国人追求和谐的价值观和审美精神。

“厚积”可以表现为学生刻苦学习以参加高考,还有之后接受高等教育。由此,他们积累起现代社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薄发”则指能够让这些积累起来的知识和技能精确聚焦,从而在工作场所或其他地方发现并实施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我们的重点是展示这两条基本的教育原则如何支撑中国在现代知识经济中取得科技进步。我们认为,其他地方的决策者、研究者和学习者可以采用这些原则,并且可能因此获益。(来源:参考消息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