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计划增强对华经济合作 但“政冷经热”局面不改

©原创   2025-01-02 17:19   张亚东

新华社伦敦分社记者 张亚东

据多家英国媒体报道,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计划在2025年1月初访问中国。如果成行,这将是英国工党组阁后第二位访华的内阁大臣。此前,英国外交大臣拉米于2024年10月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英国工党在竞选期间提出的最大的竞选口号是促进英国的经济增长。但工党自2024年7月执政以来,英国经济不仅没有增长,反而趋向于滞涨状态。9月,英国通胀降至本轮通胀的最低水平1.7%,随后开始上行,10月,英国通胀走高至2.3%,11月进一步走高至2.6%,为近8个月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英国经济增长已经陷入停滞。英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7-9月,英国经济环比增长为零。英国央行预测,10-12月,英国经济环比增长可能也为零。对于已经执政近半年、一再宣称将推动经济增长的工党政府来说,现实与口号的差距颇为难堪。

但最坏的时刻还未来到。2024年10月,工党政府推出了以加税和增加支出为主要内容的秋季财政预算。诸多机构指出,这一新的财政预算将严重不利于英国经济的增长。尽管按照英国政府预算责任办公室的预计,新的预算将推动公共支出的增加,并进而推动经济加快增长,但新的预算同样不利于企业投资和招聘更多雇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公共支出增加对经济的利好作用。

英国商会在最新报告中预测,2024年英国的私人投资将增长1.5%,2025年由于雇主国民保险税率的提高,私人投资的增速将降至0.9%,增速明显下滑。英国工业联合会指出,尽管根据预算安排,英国政府明年的公共支出将明显增长,但这一政府行为也将使私人投资被迫“挤出”,从而影响到私人投资的增长。2026年,英国私人投资可能会比此前预期低2个百分点,达60亿英镑。最新的劳动力市场数据显示,英国企业的招聘意愿在持续走低。9-11月,英国劳动市场的岗位空缺数较此前三个月下降了31000个,这已经是这一数据连续第29个月下跌。“除非企业获得额外帮助来应对成本上涨,否则英国的商业投资仍将面临挑战。推进商业税率改革将是未来关键的一步,同时还要制定明确的产业战略来释放经济增长潜力。”英国商会的研究主管大卫·巴里尔说。“英国政府现在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减轻企业的就业成本,并解决雇主对《就业权利法案》最具破坏性的方面的担忧。”英国智库董事学会(Institute of Directors)的首席政策咨询师亚历山德拉·霍尔-陈说。

在美国宣称即将全球大范围征税、与欧盟贸易政策难以有效突破之际,英国政府不得不把寻求经济增长与贸易发展的眼光投向中国。英国投资大臣波比·古斯塔夫森此前公开表示,“英国政府已经公布了《投资2035:英国的现代工业战略》绿皮书。根据这一规划,未来10年,英国将重点发展8大增长驱动行业:先进制造业、清洁能源、创意产业、国防、数字技术、金融服务、生命科学以及知识和商业服务。中国的新能源公司已经在英国的进行投资,将助力英国成为清洁能源超级大国。我们已经认识到,英中加大对话将带来双边贸易和投资的进一步增长。”

对于中国来说,英国新政府在外贸政策上的新转向,将带来积极的影响。英国新政府重视外贸发展,将加大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联系,英中贸易有可能进一步增长。这方面最明显的证据是,英国商业和贸易大臣乔纳森·雷诺兹已经表示,不会效仿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征收高额关税。

记者调研发现,尽管工党内阁大臣频繁访华,但英国仍在不断制裁中国、炒作“中国威胁论”。2024年11月7日,英国政府以向俄罗斯军事工业提供支持为由,宣布对多国56个实体及个人实施制裁,这一制裁对象包含中国。

有专家认为,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将于1月20日就职。作为美国传统盟友,英国在特朗普就任前派出财政大臣访问中国,主要缘于国内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并需要寻求与中国在经贸上的进一步合作。

英国政府曾在多个场合表示要以“务实”的态度与中国展开对话。因此,英国在经贸上“转向”中国,只是其实用主义的体现,但在政治原则上,仍视中国为“威胁”。英国工党政府秉承这一看法,也就决定了目前中英之间“政冷经热”局面难以破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