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学者分析中国民众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看法

©原创   2025-01-23 10:53   美国《外交学者》

美国《外交学者》发表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2024级巴基斯坦学生赛义德·伊纳姆·阿里·纳克维(Syed Inam Ali Naqvi)题为《中国民众如何看待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文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其核心内容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通过对中国民众进行的一系列半结构式访谈,本文试图呈现一个如何看待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内视角。

作者对包括学生、专业人士和学者在内的不同群体进行了采访。受访者的普遍看法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可重塑格局、具有变革性的项目。正如一位受访者所说,该倡议不仅仅是道路或港口,而是要让中国融入全球经济,并确保在其中的地位。许多受访者认为,该倡议是中国实现经济多元化,同时促进全球稳定与合作的机会。

采访中出现的一个主要观点是,受访者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中国应对全球化挑战。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许多中国民众将该倡议视为中国维护经济利益和促进更公平的全球体系的一种方式。几位受访者表达了这样的想法:在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都不能孤立生存。该倡议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贸联系,确保实现双赢。中国希望通过连接中亚、非洲和欧洲等地区,确保自身经济的未来,同时为其他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从这个意义上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仅是一系列实体基础设施项目,更是一个加强同其他国家地缘经济联系的倡议,为的是建立相互联系的贸易路线,促进投资,并确保获得关键资源。中国希望通过连接中亚、非洲和欧洲等地区,确保自身经济的未来,同时为其他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有人担心,中国对全球基础设施项目的关注可能导致政府忽视关键的国内需求,特别是中国西部和农村地区的需求。但许多中国公民仍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长期收益持乐观态度。一些人认为,这是中国西部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旨在让西部地区融入全球经济。一位受访者表示,中国是世界工业中心,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加强现有贸易关系的同时,打开了更多市场。这种情绪反映了一种信念,即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大国的作用日益增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有可能为中国产品创造新的市场,进一步推动中国的经济增长。

受访者还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还是一项文化和软实力倡议。一位受访者称,该倡议是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促进和谐全球环境的机会。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国内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它有可能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与中国沿海地区相比,新疆、甘肃和青海等西部省份的发展较为落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弥合这一差距,将西部地区融入国家和全球经济中。

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先行先试项目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工程,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受访者指出,中巴经济走廊正通过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创建工业园和提供进入国际市场的途径来推动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编译:江明明、秦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