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拉美总分社记者 孟宜霏
位于巴拿马中部的巴拿马运河沟通南北美洲,因独特区位优势和战略意义,被誉为世界航运要道和世界桥梁。巴拿马运河航运是该国经济四大支柱之一,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旅游业也是巴拿马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丰富的旅游资源中,巴拿马运河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成为推动该国旅游业强劲复苏的重要动力源泉。巴拿马重视IP品牌建设的做法值得借鉴,我国文旅景点开发有“重建设轻运营”“重设施轻内涵”的现象,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仍有提升空间。
围绕运河打造三种旅游体验
“没看过运河不算到过巴拿马。”被誉为世界工程奇迹的巴拿马运河是水闸式运河,船舶通行需通过船闸升降水位。游客可以前往巴拿马城的望花船闸(又称米拉弗洛雷斯船闸)游客中心,或科隆省的阿瓜克拉拉游客中心,近距离感受船舶通过船闸的壮观场景。
以望花船闸游客中心为例,在几层楼高的观景台上,游客看到船舶过闸时发出阵阵惊呼,兴奋地向甲板上的船员挥手示意。除简要介绍运河历史的展厅外,游客中心还配备了可容纳500人的IMAX电影院。电影院每日播放八场讲述运河建造历史的电影,记者所在时段电影院基本满场,餐饮区同样人满为患。
图为游客在巴拿马运河的游客中心观看货轮通过船闸驶入太平洋
另一观赏运河沿线风光的旅游项目则是运河火车。运河铁路由一条47英里长的单线轨道组成,连接首都巴拿马城和北部城市科隆,与运河走向基本一致。巴拿马运河铁路公司以“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的铁路”为卖点,推介坐火车欣赏运河两侧丛林湖泊的自然风光。客运服务每周仅运行一班,从巴拿马城出发,到达科隆后即返回,全程约三小时。记者乘坐时看到全部车厢几乎座无虚席,全景车厢更是开票即售罄。
在巴拿马运河太平洋一侧出海口处,有一条因运河建设而诞生的道路——阿马多尔堤道,这条全长六公里的堤道由1904至1914年间挖掘运河的土石堆积而成。堤道上,双向四车道的行车道与步行、骑行道相互分离,规划井然有序。沿途分布着餐厅、游乐场、博物馆和会展中心等设施,而那块彩色的“巴拿马”国名标志牌已成为游客竞相拍照打卡的网红地标。
旅游开发兼顾生态保护与宣传
记者走访发现,巴拿马旅游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强调保护生态与多元文化。巴拿马政府推出包括“2020年至2025年可持续旅游总体规划”在内的多项创新计划,旨在保护生态与多元文化,推进可持续旅游的同时消除贫困,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该计划通过与原住民社区密切合作,为游客提供原生态的文化体验,同时改善国内社会经济最脆弱的300个城镇的发展状况。巴拿马有关部门表示,可持续旅游总体规划每年可为巴吸引约230万游客。该规划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在游览过程中,记者发现上述旅游景点注重互动式体验,细节上的设计让游客感到物有所值。当运河火车两次途经至隧道时,列车员有意将灯源全部关闭,半分钟时间内车厢漆黑一片,引起游客兴奋的惊呼声。坐在记者身边的游客说,车厢内的复古座椅和电灯让人仿佛穿越到历史中,灯光熄灭后耳边传来火车驶过轨道的“咣当”声营造出独特的旅行体验。旅途中,10名头戴高顶礼帽、身穿白衬衫和黑色背带裤的列车员持手鼓等乐器演唱巴拿马民俗歌曲,并宣读本月生日的乘客名单,为其演唱生日歌,还有列车员携火车图案的相框免费为乘客拍照,种种举动博得了游客好感。
记者注意到,讲述运河建造历史的博物馆并未设置于船闸游客中心,而被规划在老城区最重要的景点大教堂附近,这一精心的选址巧妙地将老城区游客引向运河,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在船闸游客中心放映的运河专题电影中,45分钟的片长中有10分钟时间专门介绍巴拿马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沿岸岛屿风光以及原住民文化等其他旅游资源。在运河火车的候车厅中,游客不仅可以购买多种巴拿马咖啡,还能通过一篇名为《缘何如此特别》的文章了解其独特之处。售货区旁,一台大型磨咖啡器具吸引众多游客驻足体验、拍照。
借鉴经验提升我国旅游吸引力
通过走访,记者感受到运河元素如同巴拿马的灵魂,无处不在。华南理工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院院长吴志才认为,巴拿马重视IP品牌建设的做法值得借鉴。我国文旅景点开发有“重建设轻运营”“重设施轻内涵”的现象,以都江偃、京杭大运河等为例,这些资源虽具备极高的游览价值,但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仍需提升。
吴志才建议,我国可秉承“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理念,发挥我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优势,通过提炼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元素开发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从单一观光向多元化互动式体验转变,加强历史文化挖掘与新时代精神内涵解读,让国际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实现深层次的文化交流和情感共鸣。
全国旅游地理学联盟副主席吴殿廷等专家指出,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为到访旅游者提供自在、放松进而产生难忘情感的旅游经历,提升游客回访率。我国可通过重点提高旅游业的规模和水平,进一步发挥旅游产业关联带动效应,增加旅游经济运行效益,实现由旅游接待大国向旅游经济强国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