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称中国正成为全球制药行业的重要力量

©原创   2025-04-02 16:08   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苏杰·西瓦库马等人发表题为《中国强化生物制药产业布局,美国难以承受战略失序》的署名文章称,中国在原料药与仿制药领域长期占据全球主导地位,美国政策制定者虽将确保活性药物成分的供应链安全列为国家安全优先事项,却鲜少关注中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能力突破。

去年,中国一家鲜为人知的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一种药物的表现超过世界上最畅销的一种药物。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康方生物自主研发的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新药依沃西单抗的表现超过了默克公司的帕博利珠单抗,这被一些人称为生物制药行业的“DeepSeek时刻”。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偶发事件。随着中国临床试验、许可协议和收购案例的激增,越来越多的新药正在研发中。据英国《经济学人》报道,2024年,西方与中国达成的价值5000万美元以上的药物授权交易数量已达到2020年的三倍,约占全球药品授权交易总额的三分之一。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生物制药行业的一支重要力量。自2006年以来,中国将生物技术列为优先发展方向,实施了发展生物制药产业的长期国家战略。为此,中国对监管生态系统进行全面改革,开展药物试验比美国更快、更经济,中国企业相对于许多规模较小的美国生物技术企业具有竞争优势。此外,中国正在加强知识产权框架,并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支持性措施上投入大量资金。这些政策以及投入该行业的大量资源使中国在生物制药创新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据估计,中国的临床开发速度比美国或欧洲快50%至100%。

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持续资助下,美国构建了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创新体系。这一长期投入机制曾令其成为国际科研界的标杆,但当前正面临系统性挑战:NIH研究经费长期停滞增长,2024年拜登政府削减联邦科研预算后,特朗普竞选团队释放的进一步缩减计划恐动摇其全球领导地位。更严峻的是,2025年2月NIH宣布将高校科研间接成本(含设备维护、人员培训等)资助上限从历史平均40%骤降至15%。若政策全面落地,美国高校每年科研经费缺口或将扩大至40亿美元,直接影响重大科研设施运维及新生代科研人才培养。

在中国扩大对生物制药创新的投资之际,美国无法承受这一领先的研究单位大幅削减资金的情况。创新领导地位取决于一个国家继续取得新发现并以合适的成本将其推向市场的能力。然而,自NIH宣布削减间接研究经费以来,至少有20所美国大学宣布冻结招聘,33所大学今年减少了博士招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生物医学项目。

作者指出,生物制药领域的领导地位争夺是一场持久竞赛,短期挫折可能产生深远影响。美国若通过削减研发资金、减少人才投入或弱化专业培训来动摇自身优势,将面临不可逆的损失。当前美国在生物制药创新领域的领导地位,源自其全球领先的研发生态体系。任何对资金投入的随意调整和政策规则的仓促变更,不仅威胁着这一领域的国际主导权,更将危及国民健康、社会福利及国家安全保障。(编译:潘立华、秦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