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亚洲周刊》5月12日一期刊登题为《中国盲盒梦工厂爆红 泡泡玛特掀全球热潮》的报道,文章摘编如下:
从北京街头的盲盒机,到纽约时尚买手店的橱窗,再到曼谷机场24小时营业的快闪柜位,泡泡玛特正悄然重塑全球潮玩文化的版图,完成一次文化反向输出的实验。泡泡玛特这个由塑料小人构成的“盲盒帝国”,不仅席卷了中国的Z世代,也在欧美与东南亚年轻族群中掀起“收藏热潮”。
这不是简单的潮流零售故事,更是一场跨文化、跨产业、跨语境的中国IP征服战。
泡泡玛特创立于2010年。在2016年,创办人王宁决定转型为IP运营商,签下香港插画师王信明笔下的Molly,并首次将“盲盒”概念商业化操作,以“未知惊喜”激发消费者的收集与重复购买冲动。这个“买前未知”的惊喜机制迅速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
2017年后,泡泡玛特迅速布局中国一线与新一线城市,通过自动贩卖机打破人力成本与店面租金的限制,一年内在中国设置逾2000台盲盒自动贩卖机。而泡泡玛特最核心的成功要素,是其快速孵化原创IP的能力。多个风格各异的角色几乎全数来自内部设计团队或合作艺术家之手。
泡泡玛特在全球风靡,并非因为其“中国制造”或“价格便宜”,而是一种精准贴合当代年轻人心理的品牌叙事。它精准踩中了Z世代的“孤独经济”与“情绪消费”趋势。难能可贵的是,泡泡玛特并未止步于中国市场,而是用近乎“轻资产、快渗透”的模式在全球撒网。
2024年起,泡泡玛特在美国市场出现突破性进展。根据《纽约时报》报道,玩偶拉布布成为布鲁克林艺术圈与洛杉矶潮人间的“新文化符号”,不少设计师视之为“东方视觉怪诞主义”的代表。而在英国伦敦,Molly则成为当代艺术与时尚界跨界合作的新宠。
泡泡玛特目前已进入超过23个国家和地区,在纽约、巴黎、曼谷、东京等地开设直营店与快闪店。在泰国,由于希里婉瓦丽公主将拉布布挂上包包,引发当地年轻人疯抢,甚至出现代购排队超过24小时的现象,不少泰国游客专程赴华打卡泡泡玛特乐园。在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泡泡玛特已被当作“亚洲文化品位的代表”,部分门店的营收超越中国二线城市。新加坡机场的泡泡玛特快闪柜,开幕首日销售额便破百万新加坡元(1新加坡元约合5.54元人民币——本网注),创下亚洲市场单日销售纪录。此外,泡泡玛特还成为首个进驻法国卢浮宫的中国潮玩品牌。泡泡玛特早已不仅是在输出“玩具”,而是在以IP为载体,输出审美、价值观与一种东亚式的情绪表达。
泡泡玛特以文化与审美价值为核心的全球化路径显得尤为突出。它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不只能代工,也能创造原创IP、引领潮流风尚。泡泡玛特或许不是下一个迪士尼,但它正在以东方语境与新消费逻辑,书写属于自己的全球化叙事。(来源: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