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智库“中国-全球南方项目”发表印尼经济和法律研究中心主任穆罕默德· 拉赫玛特(Muhammad Zulfikar Rakhmat)题为《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为何很重要?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的文章称,5月27日,首届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这远不止是一次象征性的聚会,而是标志着三方之间日益紧密的联系与日趋制度化的合作。此次峰会将中国、东盟和海合会汇聚一堂,既巩固了彼此关系,也推动了新兴的三方合作倡议。
过去十年,中国与东盟以及海湾国家的关系稳步拓展。同样,东盟与海湾国家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在贸易和投资方面,也日益紧密。此次峰会确认,这些各自独立的交往正汇聚成一个基于共同利益和务实合作的三边框架。
中国、阿联酋和印尼之间的合作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新冠疫情期间,印尼通过与中国和阿联酋合作获得了数百万剂疫苗。疫苗合作也是中阿友谊的生动写照。2022年,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与阿联酋G42集团共同组建的合资公司哈雅生物科技公司(Hayat-Vax)生产的新冠灭活疫苗,成为阿联酋本土第一款新冠疫苗。随后,印尼加入合作,让该国国有疫苗制造商Bio Farma参与进来。
在此基础上,三国将合作领域拓展至基础设施和技术领域。2021年,阿联酋官员访问印尼,探讨在北部亚齐省投资5亿美元开发一个旅游项目,中方代表也一同前往并有意参与。更广泛地说,中国和阿联酋都承诺投资印尼雄心勃勃的新首都努山塔拉(Nusantara)建设计划。
印尼投资协调委员会表示,阿联酋计划在努山塔拉投资高达100亿美元,重点是投资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和绿色工业区。中国也对类似领域表示了兴趣,包括交通、建筑材料和可再生能源。这些投资凸显了一种支持印尼发展目标的三方合作模式。
如今,中国、卡塔尔和印尼之间也出现了类似的三方合作模式。最近,卡塔尔和印尼签署了一项协议,将在印尼建造多达600万套住房,该项目由卡塔尔出资,中国承包商参与建设。海湾地区的资金、中国的技术专长以及东盟国家的本地优先事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类三方合作还将有助于应对城市化、能源需求和数字化转型等更广泛的区域挑战。海湾国家的资金、中国的科技和制造能力以及东盟不断发展的城市中心,可能会形成一种自然的协同效应。
中国、东盟与海湾国家间的能源合作潜力巨大。海湾国家正在向可再生能源领域拓展,中国则在可再生能源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东盟的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在太阳能、氢能和能源存储方面的合作项目能够提升区域的能源安全和可持续性。
数字经济也是日益受到关注的领域。东盟快速的数字化进程不仅需要硬件投资,还需要知识转移和可扩展平台方面的投入。中国企业能够提供数字基础设施,海湾国家可能在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方面进行投资,而东盟则提供了不断扩大的消费市场。三方携手合作,就有可能推动一场符合区域需求的数字化转型。
中国、东盟与海湾国家间的环境合作同样潜力巨大。红树林保护、可持续建设以及绿色工业区等项目,反映出各方对环境挑战的共同认知。汇集科学专长、地方知识和投资能够带来可衡量的生态效益。
总之,中国、东盟与海湾国家间的三方合作有望深化并拓展至新领域,巩固基于互补优势的务实伙伴关系模式。这一框架重点关注基础设施、技术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在经济增长与战略弹性之间寻求平衡,为区域合作奠定坚实基础。(编译:江明明、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