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Standardis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中文摘要: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Alexandre Ferreira Gomes和高级研究员Maaike Okano-Heijmans在《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一文中表示,标准化正成为全球技术竞争的战略战场。标准化工作曾局限于技术专家和工程师领域,如今在塑造工业生态系统、全球贸易、互操作性、创新流动以及嵌入在数字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从5G到人工智能芯片,从钢铁质量到数字公共护照)中的依赖性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随着技术的地缘政治维度愈发凸显,影响标准制定的能力成为竞争力和主权的关键驱动因素。
欧洲在国际标准化领域一直占据着核心地位,这一地位可追溯至1865年日内瓦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成立。尽管欧盟2022年出台新版《欧洲标准化战略》,表明该议题重新获得政治关注,但欧盟及其成员国目前仍与全球其他主要参与者,尤其是中国的步伐和协调程度不一致。自2018年以来,中国通过将国内产业政策与外交事务相结合的长期规划,从被动接受标准转变为积极制定标准。诸如“中国标准2035”等倡议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相辅相成,使中国能够将产业领军企业、国家机构和全球外交统一起来,朝着一个共同目标努力:将中国标准嵌入未来的全球经济。
欧盟及其成员国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被动应对状态。尽管在研究、工业和国际参与方面拥有坚实的基础,但欧盟新版《欧洲标准化战略》仍缺乏重要实施举措。其方法分散、资源不足,且难以将技术影响力与更广泛的经济和政治目标相协调。因此,在数字通信、汽车芯片等众多领域,欧盟有可能丧失对未来规则制定的控制权。
文章指出,欧盟必须将标准制定视为一个关键的地缘政治竞争和机遇领域,而不能仅仅将其视为一个狭隘的技术领域。文章提出了一项关于标准化的行动蓝图,涵盖编程、推广、保护、合作和流程等方面。这些并行路径应有助于重新调整欧盟及其成员国在标准化方面的立场。(编译:江明明、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