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How Civilian Nuclear Energy Is Powering China’s Global Strategy
中文摘要:印度维韦卡南达国际基金会专家阿坎克夏·雷(Akankshya Ray)在《民用核能如何助力中国全球战略》一文中指出,中国正逐步转型为核电强国。截至2023年底,中国在运核电机组共55台,总装机容量达57吉瓦;核准及在建机组共36台,总装机容量为44吉瓦。中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民用核技术供应国,重点出口反应堆、燃料及相关辅助服务,正日益成为美国、俄罗斯、法国和韩国等传统核能供应国的替代选择。
中国核能产业的扩张凸显了其雄心勃勃的出口目标,尤其是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的国际合作。中国在南亚地区的核能合作,特别是与巴基斯坦的深入协作,既为该地区权力结构、核不扩散机制和全球技术市场带来机遇,也引发了一定程度的担忧。本文探讨了中国核出口的范围与影响、负责相关项目的国有企业、所提供的技术和服务类型,以及其在南亚地区的布局,并以巴基斯坦作为中国核能海外拓展的典型案例。
中国的核出口模式代表了一种全球能源外交的新范式。通过利用制度基础设施、庞大的国内规模化生产能力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所提供的合作框架,中国在核反应堆行业中开辟出自身的发展空间。然而,其崛起之路也面临诸多挑战:中国不仅需应对地缘政治阻力和西方市场的监管审查,还要解决铀燃料供应限制问题。为此,中国积极投资海外铀矿并签订长期供应合同,业务范围覆盖尼日尔、纳米比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澳大利亚等国。
中国正将“一带一路”倡议、电力行业建设与民用核能推广紧密结合。这种多领域的协同确保了长期的项目依赖,进而重塑伙伴国家的治理结构、监管规范与外交关系。最终,中国有望在全球核治理和战略地缘政治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编译:秦川、江明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