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新加坡)兼职高级研究员伊兰戈·卡鲁潘南(Ilango Karuppannan)发表题为《从豪言壮语到重新定位?安瓦尔·易卜拉欣与金砖国家》的文章称,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上,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易卜拉欣将金砖国家称为马来西亚企业开拓的“新前沿”,并呼吁建立更加公平的全球经济规则。然而,马来西亚目前仅为金砖国家伙伴国。本文探讨马来西亚希望加入金砖国家,究竟是外交政策的实质性转变,还是在地缘政治不确定性背景下的一种试探性策略。
文章指出,马来西亚希望加入金砖国家的意愿始于2024年6月,当时安瓦尔首次宣布将寻求正式加入。这一声明令许多观察人士感到意外,但从多个方面来看,此举符合安瓦尔一贯的立场。他长期批评西方国家的双重标准,而金砖国家所倡导的多极化及全球治理改革议程,与他推动的“全球南方”合作理念相契合。安瓦尔的表态似乎意味着马来西亚正对其战略视野作出重大调整。
然而,目前尚未见到关于此事的后续实质性磋商、跨部门研究或政策文件披露。马来西亚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对此反应谨慎,投资、贸易和工业部部长东姑·扎夫鲁在议会表示,任何相关举措都需经过全面的成本效益分析。
2025年1月1日,马来西亚正式成为金砖国家伙伴国。伙伴国身份通常被视为潜在成员国资格的预备阶段。尽管如此,马来西亚并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其最终加入金砖国家是必然结果。即便中国和俄罗斯支持马来西亚的候选资格,其他成员国也可能持保留态度。例如,印尼等地区伙伴可能将马来西亚的加入视为对自身在金砖国家内战略利益的竞争,因而可能犹豫是否予以支持。鉴于新成员加入须经金砖国家一致同意,马来西亚成功成为正式成员国的前景并不明朗。
文章称,尽管尚未获得成员国身份,安瓦尔仍坚信马来西亚能够从与金砖国家的合作中获益。在2025年7月的里约峰会上,他将金砖国家描述为马来西亚企业可开拓的“新前沿”,鼓励私营部门积极把握贸易、投资、技术与能源领域的机遇。他将伙伴国身份定位为迈向更深层次经济合作的“敲门砖”,呼吁加强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联系,并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全球经济秩序。
里约峰会的联合声明显示,扩容后的金砖国家内部凝聚力正持续增强。声明涉及中东冲突,批评美国的保护主义政策,并提出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议,体现了金砖国家力争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重要作用的雄心。这些主张与马来西亚呼吁建立更加公平、平衡的国际秩序的目标高度一致。
文章指出,马来西亚各机构对加入金砖国家持审慎态度并非偶然,这一立场反映了两大关键因素:一是外部地缘政治环境日趋复杂,二是国内政治与经济考量限制了政府的行动空间。同时,政府未能充分论证加入金砖国家可带来显著收益。目前,马来西亚与金砖成员国的贸易主要集中于中国和印度,因此尚不确定正式加入能在多大程度上带来额外经济价值。此外,特朗普政府此前对马来西亚出口商品加征的关税已对国家经济产生直接冲击,当前政府的优先要务是通过谈判减轻这些关税的影响。
马来西亚的谨慎态度也源于其对“东盟中心地位”原则的长期坚持,该原则始终指导其区域外交政策。尽管金砖国家提供了一个替代性的多边平台,马来西亚仍将重点置于维护东盟作为东南亚区域合作核心框架的地位。
文章总结认为,马来西亚外交政策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在相互竞争的权力中心之间保持平衡,同时维持战略自主性。随着全球竞争加剧,这一平衡举措虽变得更加困难,却也愈发重要。
安瓦尔在里约的声明表明,马来西亚将继续以金砖伙伴国身份为平台,审慎试探并逐步塑造其参与方式,避免作出可能危及其平衡外交或损害东盟角色的承诺。
真正的问题不仅在于马来西亚是否应当加入金砖国家,更在于加入金砖国家是否能够切实推动其长期战略与经济利益的实现。(编译:潘立华、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