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Which way for ASEAN’s AI governance approach?
中文摘要:澳大利亚罗伊国际政策研究所发表数字和科技政策顾问Faiza Saleem题为《东盟人工智能治理之路该何去何从?》的文章称,在东盟,人工智能已成为更广泛的数字经济和数字一体化目标的关键组成部分。《东盟负责任人工智能路线图2025-2030》和《东盟人工智能治理和伦理指南》等指南为东盟成员国提供了基本的人工智能伦理原则和指导,其方针是“软性”(soft)的、非约束性,且以共识为导向的。
这些指南为成员国在应对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确保其开发和部署符合公共利益、公平透明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参考。采用这些指南和国际标准可以弥合不同地区之间的法律差异,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降低合规成本,并在进入全球市场时享有公平的竞争环境。
东盟历来强调通过路线图、宣言、正式和非正式监督机构和工作组,以及多利益相关方磋商进程来达成共识与合作。当成员国在政治、经济或发展方面缺乏共同点时,这种机制能够带来更大的灵活性和包容性,并为创新和“迎头赶上”留下空间,避免过早监管的压力这种自愿且适应性强的方法使各成员国能够采取个性化的人工智能治理方法。
由于东盟的区域执法权力有限及整个地区的技术准备程度参差不齐,这种自愿的、基于原则的人工智能治理方法或许是一种权宜之计,可以让成员国有时间进行能力建设和创新。然而,由于成员国受到欧盟和美国等外部机制的影响而走上各自的道路,而中国则通过在该地区数字基础设施中不断扩大的作用来增加另一层影响力,这种方法有可能导致分裂。
从现在开始,东盟可能出现三种未来:整合,即东盟的软原则发展成为共同的治理规范;分裂,即成员国与欧盟、美国或中国模式保持一致;混合,即东盟的框架与外部方法相结合。(编译:秦川、江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