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解读|多地聚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区域增长极

2025-09-30 14:21   新华财经  

9月29日,《中国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智造活力指数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在2025合肥国际新能源汽车大会开幕式上重磅发布。《报告》显示,成都、西安等城市依托各自在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集群特色、消费场景优势,聚力打造区域增长极,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的主力军。

为评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区域发展水平,《报告》选取15个新能源汽车重点城市进行评估研究,以科学评价体系精准研判发展态势、引导产业健康协同发展。

近年来,成都明确“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基地”目标,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成都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52.2%,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应用推广、人才培养、生态构建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报告》认为,成都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环境较为完善,打造了良好的消费市场,截至今年6月底,成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108万辆;人才支撑不断巩固,目前成都市人才总量超650万人,2024年新引进青年人才52.9万人;智能网联产业生态优势持续增强,成都已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细分领域已培育发展形成多个产业集群,包括高端软件与操作系统、智能终端、轨道交通3个5000亿级产业集群,新型材料、汽车制造2个2000亿级产业集群,绿色食品、能源环保装备、航空航天、新能源、大数据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工业互联网等500亿级产业集群和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工业无人机等百亿级产业集群。

立足建设“全国一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目标,西安汽车产业在新能源发展契机下脱颖而出,向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方向深度转型,在“龙头牵引+链式协同”的创新架构下,西安形成了乘用车新能源与商用车重卡双链并进的产业矩阵。

《报告》认为,西安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规模持续壮大,在龙头企业引领下,已经建立起涵盖整车、专用车制造及动力系统、整车热管理、底盘系统、车身系统、汽车电子等汽车产业全链条的产业集群;创新水平持续提升,西安高新区已累计建成20余家国家级、省市级汽车产业创新平台,涵盖动力电池、智能驾驶、底盘架构等关键领域。同时,西安创新“校招共用”“订单式培养”模式,联合西安交大、西北工大等高校建立人才定向输送机制,形成“研发有平台、转化有通道、成长有空间”的创新生态。

据介绍,《报告》由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工信装备工程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共同研究编制,通过多维度、多层次指标科学量化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情况,为政府决策、产业布局、企业创新提供价值参考,助力提升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李芸)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