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媒:在品普洱茶中体验“一带一路”故事

2025-10-15 10:22   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

巴基斯坦《论坛快报》网站10月12日刊登哈姆扎·拉奥的文章《新丝路上的一口口啜饮:“一带一路”真正的基础设施建设贯穿于茶杯、铁路、桥梁以及默默耕耘的友谊之中》,文章编译如下:

我抵达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省会昆明时,感受到一种乐观氛围。“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如火如荼地展开,来自87个国家以及国际和地区组织的200多名记者和媒体代表等与会。

在会议桌边和走廊上,这些记者、作家和学者们发现,他们不再是不同竞争阵营的代表,而是命运共同体的参与者,共同实践着中方所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

一位阿塞拜疆媒体人在小组讨论中说:“‘一带一路’不仅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它关乎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正式议程结束后,东道主带我们在云南参观。这个省份拥有云雾缭绕的山脉和少数民族文化,而隧道和高架桥则将相距遥远的山谷连接成一个共同的时空。

在普洱茶园,当地妇女教给我们饮茶的仪式。新修的公路穿过群山,移民安置项目让偏远地区的家庭搬到离学校和诊所更近的地方。这里的发展并非抽象名词:它有人行道、排水系统和公交线路。

在大理和丽江,茶马古道旧貌换新颜,街道上铺着鹅卵石,开起了咖啡馆。一位经营咖啡合作社的彝族妇女告诉我,云南咖啡豆曾是传教士的实验品,现在则是当地人的生计来源。

夜晚则像一个迷你联合国:烤鱼、菌菇火锅、过桥米线,用英语、俄语、阿拉伯语、法语和汉语进行对话,再加上大量的翻译软件。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朋友和同事们经常用不同的语言对我说着同样的话:你不需要读专栏文章就能明白这个倡议的意义,只要亲身体验就够了。

一次会议中,一位尼日利亚记者指着中老铁路的幻灯片说:“看,列车驶入昆明南站本身就能说明问题。”在数年时间里,一次又一次往返把距离变成了机遇:老挝的咖啡和泰国的水果往北运,中国的机械设备则运往南方。

从这些在喝茶和晚餐时分享的故事中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一带一路”正在被解读为新自由主义的真正替代方案,在全球南方国家尤其如此。它没有要求拿出紧缩方案和实现私有化,而是强调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和尊重主权。

在离开云南前,我来到了龙江水利枢纽。它像绿色山地间一条闪闪发光的动脉。中核集团的工程师说,该枢纽不仅能为城市提供清洁电力,它巨大的水库还灌溉着广阔的农田,并为约15万人提供生活用水。

从山谷里迁出的家庭已建立了新的谋生之道,比如农业旅游和水库附近的咖啡馆。在他们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乡村振兴的悄然革命:人们没有因为进步而流离失所,而是重新融入新的生活与生计之中。在亚洲和非洲,中核集团的国际项目也呼应着同样的精神,让科技与民生紧密相连。

如今,云南咖啡产量占中国的95%以上。这些咖啡是当地农民在茶树和果树附近种植的。只有全球化才能让茶树的原产地成为中国的咖啡之都。源于埃塞俄比亚的种子在这里找到了第二个家。

这是一种新型全球化的地理格局。它没有使文化扁平化,而是将文化编织在一起。这让我想到,“一带一路”不是帝国的故事,而是互惠的故事,是在协作而非竞争中实现繁荣。(来源:参考消息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