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The future for global trade in a changing climate
中文摘要: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英国)环境与社会项目客座研究员Silvia Weko在《气候变化下全球贸易的未来》一文中表示,各国越来越多地将气候和贸易与美国的《通货膨胀削减法案》和欧盟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等措施联系起来,尽管其他国家在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7)上批评了这些措施。然而,欧盟坚持认为碳边界调整机制只会对贸易产生最低限度的影响,同时还会推动进一步的气候行动。
欧盟最近就推行对进口的高碳排放商品征税的碳边界调整机制达成了临时协议,从2023年10月开始进入试行阶段,3到4年后正式执行。碳边界调整机制是一种防止“碳泄漏”的制度安排,旨在通过在边境收取碳费来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这笔费用将纳入欧盟预算。在欧盟内部,受影响的行业声称,要避免严重的碳泄漏,就需要碳边界调整机制,包括出口退税和持续的免费配额。在欧盟以外,生产者可能会受到不同的影响,这取决于他们的碳强度和现有的排放能力和基础设施。在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欧洲议会强调,碳边界调整机制的收入应部分用于支持最不发达国家,表明将碳边界调整机制作为一项考虑到脆弱国家需求的气候领导措施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随着试行阶段的开始,密切关注国际政治讨论是很重要的。欧盟面临的挑战是保持碳边界调整机制具有足够的雄心,以便在维持与美国的合作和加强金砖国家的雄心的同时,以最小的碳泄漏来实现脱碳。其他国家是否会被说服,以及这将对国际贸易和气候合作产生什么影响,尚不得而知。(编译:江明明、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