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药产业宜从四方面推进国际化

©原创   2024-04-18 08:57   欧阳迪娜, 杨光

新华社东京分社记者 欧阳迪娜、杨光

近年来,汉方药以简便、规范等优势日渐兴盛,在日本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以津村为代表的汉方药企业在药品定性、定量的质量分析技术上持续改进,围绕多指标或整体质量评价方法,尤其是有效成分的化学对照品制备等方面申请了多项专利。这些化学对照品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部分内涵相似,可为我国中医药标准化的持续改进提供借鉴。

我国中药产业或可借鉴日本的汉方药发展,结合自身情况促进中药便利化使用和多元化开发,如将中药配方颗粒向海外推广,积极发挥中医药养生保健功效开发多元化产品,持续加强中药标准化和专利主导权建设,深化国际合作。

一是持续促进中药便利化使用和多元化开发。日本汉方药凭借包装精致、服用方便、疗效稳定的优势受到消费者青睐,其主要剂型包括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等,摆脱了水煎火熬的传统中药服用方法。不过,只有复方颗粒的缺点是成分固定,无法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微调。

我国自1993年开始试点使用由单味中药饮片分离、浓缩、制粒而成的中药配方颗粒,近年来中药配方颗粒稳步发展,但相关产品尚未向国外普及。未来,我国可深化中药配方颗粒的有效性研究和标准化生产,并以使用便利为卖点加强推广,带动海外市场尝试使用,方便海外中医师在开药时将配方颗粒当作药材使用,以自由搭配、自取所需。

同时,积极发挥中医药养生保健功效,开发多元化产品,使之与健康产业发展相互促进。可构筑“中医营养学”体系,宣扬“药食同源”理念,结合中医药本身所具有的养生保健功效,对中药进行多种应用方式的开发,将其进一步拓展到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生活用品等领域,以更大程度扩展中药应用场景。

二是持续加强中药标准化建设。中药材种植方面,可建立信息追溯系统,严格控制农药、化肥使用,避免重金属等残留、污染;中成药生产方面,可构建专利保护网,推动企业在加工设备等方面不断创新;制备工艺方面,可进一步研究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及易挥发性成分等,以工艺改良提高制剂质量;质量管理方面,可进一步规范中药品质实验、检测技术等,制定系统完善的中药质量检测标准,对假药、劣药加大打击力度,维护中药品牌形象。

在行业层面,应做好中医药国际标准化战略规划,提高标准申报质量,完善标准申报渠道,鼓励医药企业、研究机构等广泛参与,切实推进中医药国际标准申报工作,保持我国在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中的优势和主导地位。

三是提升专利布局意识。以中药方剂的杰出代表“经典名方”为例,日本十分注重对《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我国医学著作中的经方,通过专利申请进行提前布局。自上世纪70年代起,日本的津村、武田、大正、钟纺等药企就不断对经方提出专利申请,其中津村是起步最早、研究最持续的日本企业。

日本大型汉方医药馆连锁企业诚心堂的中国籍医师张莹介绍,日本经方专利申请主要针对日本市场,其在技术改进方面基本不涉及药味增减等可能对原方功效产生影响的方剂改造,原因在于日本医师普遍对中医理论认知较差,不敢擅作主张施加修改,以免发生难以辩解的医疗事故。

我国中药企业可根据现代人的体质特征,围绕中药经方的方剂改进,对具有普适性的技术加强专利申请。同时,对日本药企、研究机构等在本国及其他市场的专利申请策略及动向予以关注。

四是深化国际合作,加强海外推介。中医药的根基在于中国文化,中医药普及将带动中国文化传播。为有效促进中药的全球普及,可与日企适当开展合作,借用其更了解西医体系的优势,推动其尝试率先开辟欧美等海外市场。

在日本市场上,为进一步促进中医药普及、消费潜力释放,可与日本政府、协会、企业加强沟通,推动我国中医药专家积极参与日本的中医理论普及、中医文化教育,促进两国在学术等层面开展更深入务实的交流,与企业界形成合力,共同向日本社会推介中医理论、中药产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