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从科研和农业等领域入手升级中意经贸合作

©原创   2024-08-14 16:15   张馨文

新华社罗马分社记者  张馨文

7月27至31日,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访问中国,这是她任内首次访华。意大利媒体报道称,梅洛尼表示她为期五天的访问“展示了开启新阶段、重启双边合作的意愿”,说明意大利旨在加强两国战略关系。今年以来,中意经贸关系趋稳,在中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的基础上将继续深化合作。专家分析称,中意未来需进一步建立更加透明的对话机制,减小地缘政治风险的影响,同时可深化在科研和农业领域的合作,放大已有的积极效应。

意大利寻求更新升级对华关系

今年以来,中意双方经贸往来维持稳定水平。根据中方统计,今年上半年中意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1.6%,增速优于同期中欧贸易整体水平。今年4月中意在意大利维罗纳召开中国--意大利经济合作混委会第15次会议,双方高层出席。

意大利国际政治研究院亚洲中心研究员菲利波·法苏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梅洛尼政府不是简单重回与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更有意在此基础上深化或超越现有关系。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副教授恩里科·法德拉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梅洛尼政府走务实路线,6月意大利主持开完七国集团峰会后,对华立场定调在“去风险”而非“脱钩”,这也成为意大利高层访华的基调,双方试图通过外交努力,开启“一带一路”倡议之外的新合作机制。

罗马路易斯大学国际商业管理学院教授罗伯特·马乔基表示,中意关系离不开中欧关系,而中欧关系又受到欧美联盟的掣肘。中国市场对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都至关紧要,意大利以及欧洲为了自身利益,会保持一定自主,未来无论形成哪种新合作机制,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还是来自盟友外部施压。中意双方应该建立公开透明的对话机制,把各方政策立场尽可能摆上桌面,并对可能出现的外部冲击设计应对沟通方案,以减少未来地缘政治风险对中意合作机制造成的冲击。

加强科研合作和成果转化

中意双方在科教领域继续巩固合作框架。2023年,意大利外交部和中国科技部续签了2024-2025年协议,重点启动联合研究项目,其中意方将为此出资140万欧元。意大利新闻分析网站“Decode39”认为,这项协议表明意大利更新了与中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容。

根据欧洲多家智库的数据,从2013年到2022年,中国和意大利之间的合作出版成果增加了258%,且意大利是与中国“国防七子”大学合作最多的国家之一。比如,清华大学与在与都灵理工大学合作长达15年的基础上于2023年续签了联合博士项目等。2023年底,两国还成功举办了中意创新合作周,对此,意大利科学城市基金会主席里卡多·维拉里认为,新冠疫情之后,中意科学界合作加快复苏,这表明两国之间就此领域巩固合作已“达成共识”。

马乔基认为,高校和学术机构之间加强联结,对助推中意中小企业进一步合作有重要意义。目前,两国很多中小企业对彼此的技术和市场有兴趣,但难有富余资金和人脉来考察学习。而通过参与研究机构和高校的科研项目,中小企业可以借力完成异国考察,学术界则可以通过中小企业、初创企业进行成果落地转化。

图为意大利罗马国立住读学校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中意双语标语牌。

此外,中国在新能源产业、人工智能等领域发展较快,中国可以通过与意大利分享先进技术,来交换意大利的工业设计、时尚营销、家具产业等传统优势的经验,以达到双赢效果。

拓宽农业合作放大积极效应

意大利农业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2017到2021年,意大利农产品对中国出口年均增幅达11.3%,中国是意大利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中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意大利也是与中国签署农产品输华协议最多的欧盟国家。根据意大利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意大利获得欧盟原产地保护和地理标志保护认证的农产品数量在欧洲国家中排名第一,达到838种。自2020年,中欧双方正式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后,业界看好中欧贸易获得新动能。

有专家认为,中意可围绕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加大贸易往来。根据安莎社报道,2019年,意大利西西里血橙首次进入中国市场,让中国消费者认识了这一新品种。意大利血橙出口商也高度评价对华出口,并为中国市场加大种植面积。

马乔基认为,中意在饮食品味和对美食的追求上高度相似,意大利很多农产品产能不高,属于小众优质,对中国来说,进口这小部分产品是对中国消费市场一个不错的补充。中意农产品贸易额一直走高,说明这一领域合作达到了共赢效果,值得继续放大其积极效应。

中国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代表处建议,可以进一步拓宽中意农业细分领域合作,不局限于农产品生产加工,而是覆盖到仓储、物流、市场推广等领域全方位合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