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格林纳达将在农业、能源等领域拓展合作

©原创   2025-02-06 10:27   王林园, 赵凯, 李欣

新华社拉美总分社记者 王林园、赵凯、李欣

2025年1月20日是格林纳达与中国复交20周年纪念日。记者调研了解到,中格两国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展开合作成效显著,农业、基建、教育等领域合作态势良好,改善了当地民生,促进了经济发展,加深了格林纳达民众的“中国情结”。未来,各方期待在农业、基建、能源等领域拓展更深层次合作,逐步提升合作规模与水平。

格经济发展结构较为单一

格林纳达由同名主岛及其以北多个小岛组成,面积344平方公里,人口约11万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格林纳达2023年经济增长3.6%,国内生产总值12.76亿美元。

以珍贵香料和药用植物肉豆蔻为主的香料产业是格林纳达支柱产业,肉豆蔻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是该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除了肉豆蔻,格林纳达还出产可可、多香果、丁香、肉桂、姜和月桂叶等。旅游业是格林纳达另一支柱产业,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治安吸引了大批各国游客。

数百年的殖民统治以及单一的经济结构令格林纳达发展之路艰难。初步估计,2024年7月飓风“贝丽尔”过境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格林纳达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格林纳达工业水平落后,主要为小型加工制造业,农业虽是当地主要产业,但由于偏重于发展经济作物,所需粮食甚至部分蔬菜都要依靠进口。充分利用香料和旅游资源成为格林纳达因地制宜的选择,与中国的合作被视为格林纳达“最宝贵的发展机遇”。

中格多领域合作已见成效

格林纳达经济发展、规划、农业和土地、林业、海洋资源和合作社部长伦诺克斯·安德鲁斯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格中合作项目具有长远影响,不仅助格改善民众生活、促进减贫事业,更为格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他举例说,中国援格林纳达低收入住房项目改善了格民众居住环境;中国援建的格国家体育场提升了格体育水平和国际形象,促进旅游业和经济发展;得益于中方优惠贷款和中企高质量建设,格林纳达圣乔治机场获全面升级改造,为格提供更多就业和发展机遇。

图为2025年1月6日拍摄的格林纳达国家板球场(无人机照片)

中格复交以来,中国援格农业技术合作项目向当地输送蔬菜水果品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极大丰富了格林纳达人的“菜篮子”。中方项目组从50多个蔬果品种中选出适宜格林纳达种植的19个品种推广,包括黄瓜、茄子、豆角、火龙果、甜高粱和羊角蜜等。鉴于当地的火山土保墒差且当地缺乏淡水收集,中方项目组还指导当地农民对土地进行精细管理。据项目组长尹超介绍,项目已进行到第八期,每期为当地培养约1000名专业人员。

在人文交流方面,格林纳达玛丽秀社区大学孔子学院已在格发展10年,从最初的每年几十名学员发展到现在每年600余名学员。中方院长姜帆表示,很多学员已成为中格文化交流的使者。城市外交也在促进两国地方合作和民心相通,广东省佛山市与格首都圣乔治建有友好城市关系,浙江省宁波市与格圣帕特里克教区建有友好交流合作关系。

各方期待在更多领域拓展合作

格方期望与中国开展援格林纳达农业技术合作项目的第九期。尹超表示,期待拓展农业技术合作的范围和品类逐步扩大,菌草项目、无土栽培、渔业等都是可以发展的方向。1月13日,在中国和格林纳达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署长罗照辉分别与格林纳达外交、贸易和出口发展部部长安道尔,经济发展、规划、农业和土地、林业、海洋资源和合作社部部长安德鲁斯签署了《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关于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谅解备忘录》和《第九期农业技术援助项目可研换文》等双边合作文件。格林纳达育苗农户杰弗里·弗朗西斯表示,希望农业技术合作项目可以长久推进,并拓展更多的蔬菜品类,有更多的适应当地的种子资源能够走进格百姓和农户家中。

“目前格林纳达正在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开发计划,包括‘北极星度假区’项目和一系列康养中心项目,以及港口、医院、道路等领域也希望能够进行升级和维护,我们欢迎相关领域的中国企业能够与我们进行投资合作。”格林纳达驻华大使马岩表示,格林纳达政府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创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吸引外国投资,同时也保护外国投资者。

业内人士认为,格林纳达太阳能、风能优势明显,中格开展新能源领域合作或有较大潜力。1月13日,中格双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格林纳达气候变化、环境和可再生能源部关于绿色低碳发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在绿色发展、节能和提高能效、循环经济、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交流合作。

姜帆认为,中格可加强教育领域合作,比如在格方中小学硬件方面急缺的“微机室”方面加强合作或者援助,用科技设备助力格方提升教学水平,同时为教师或大学生提供相应访学交流、留学的机会,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水平提升,培养中格文化交流使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