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亚洲事务研究所(比利时)初级研究员Federico Stangherlin发表题为《匈牙利和塞尔维亚:中国在欧盟的新离岸制造中心?》的文章,分析了近年来中国对欧投资的流向,特别关注了绿地项目的兴起,探讨了加深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如何在吸引这些投资方面发挥作用。
文章认为,中国在欧洲的绿地投资显著增加,重塑了外国直接投资格局。相较于并购,中国企业现在更多的是在当地开展新业务,尤其是在匈牙利和塞尔维亚。绿地投资,特别是在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投资,对中国企业构成的政治障碍更少,同时支持了当地经济。
绿地投资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之一,又称为新建投资、创建投资,是指某国企业在东道国境内直接投资建立新工厂、新分部的对外直接投资模式。当企业希望最大限度地控制其海外业务时,它们往往会选择绿地投资。与其他形式的对外直接投资不同,绿地投资允许公司直接管理一切。
对外直接投资一直是企业寻求全球扩展的重要工具。过去二十年,中国在世界各地进行了大量投资。近年来,匈牙利和塞尔维亚成为中国绿地投资的主要接受国。中国在电动汽车、电池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绿地投资也主要集中在这些行业。绿地投资提升了中国企业在欧盟市场的长期影响力,提高了未来销售的可预测性,并巩固了中国企业在欧盟的品牌形象。这些投资也体现了技术创新的实力,尤其是在电动汽车等领域。
文章分析称,中国推出的“走出去”战略标志着该国作为全球投资者崛起的开始。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为中国在欧洲投资创造了一个机会,当时许多国家迫切需要投资来促进增长。在此期间,中国在欧盟的大部分投资都是通过并购进行的。2020年,随着欧盟投资审查机制的引入,中国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和目标发生转变。中国调整了战略,将重点放在绿地投资而非收购上。
匈牙利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匈牙利在欧盟层面对中国的支持,加上不断增长的贸易关系,吸引了大量中国投资。匈牙利投资促进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对匈牙利直接投资为76亿欧元,占匈牙利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58%,创造就业岗位超过1万个,这也是继2020年后中国再次成为匈牙利最大外资来源国。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中国在匈牙利的大规模投资基本都是绿地投资。匈牙利较低的劳动力成本、熟练的劳动力、较好的基础设施使其成为该地区重要的制造业中心。
过去5年,中国对塞尔维亚的投资显著增长。塞尔维亚政府优先考虑对斯梅代雷沃钢厂和博尔铜矿等进行现代化改造,合同要求保留至少5000个工作岗位以保护就业,这些努力提升了中国作为一个可靠合作伙伴的形象。
文章建议欧盟保持公平的竞争环境,采取更具战略性和统一的方法来管理外国投资,同时鼓励和引导外资更多投向科技创新领域。(编译:江明明、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