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银行在“一带一路”项目贷款中作用将继续下降

©原创   2021-01-08 15:52   刘亚南

新华社北美总分社记者 刘亚南

美国咨询机构荣鼎咨询集团在4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文章说,政策性银行在中国“一带一路”项目贷款中的作用预计将继续下降,商业银行甚至是国有企业在发挥更大作用,中国进行的绿地投资可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荣鼎咨询集团研究分析师马修·明吉和主任助理阿佳莎·克拉茨在文章中表示,与2019年相比,2020年很可能是“一带一路”和中国对外借款方面更为关键的转折点。

文章表示,由于中国和贷款接收国均安排资源用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并寻求通过对现有贷款再谈判来减轻债务压力,2020年中国对全球其他地区基础设施的借款会呈现出大幅下降。

由于旅行限制和经济冲击,中国和贷款接收国均对基础设施计划进行了重新评估,一些项目的规划和执行陷于停滞。

文章说,居高的(贷款)谈判数量显示中国的银行已经聚焦于危机管理和未偿还贷款,而非发行新的贷款。尽管中国对安哥拉和巴基斯坦等中国主要借款国的借款没有完全停止,但很可能在2020年创下新低。

明吉和克拉茨认为,由于疫情的持续影响以及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表现出的谨慎态度,中国政策性银行在海外的借款将继续放缓。中国在基础设施和其他领域进行的绿地投资,在2020年比其他形式的跨境资本流动的表现要好得多。

文章认为,中国四大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可能在2020年在中国对外借款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这一趋势在过去10年已经出现。简言之,“一带一路”的未来可能不再是过去那种由政策性贷款提供融资的基础设施项目,“一带一路”远未过时。

波士顿大学、中国-拉美金融数据库、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非研究项目(SAIS—CARI)等机构的数据显示,中国过去几年对海外基础设施融资大幅下降。荣鼎咨询集团认为,鉴于从2016-2017年以来中国对外融资机构面临的阻力,中国对海外基础设施融资的下降并不令人吃惊。

文章说,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仍然是中国对海外基础设施融资的主要借款方。尽管如此,研究显示中国对外商业银行已经成为日益重要的新兴市场借款机构,借款对象包括政府、国有企业或私营企业。

波士顿大学近期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对外借款在2019年降至39亿美元,远低于2016年的750亿美元。荣鼎咨询集团认为,波士顿大学该项研究没有包括中国商业银行对外贷款,仅涵盖向外国政府部门的借款,并且要求贷款信息得到借贷双方的证实才能够采纳,这对中国对外借款情况带来扭曲,并夸大了中国借款的降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