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客座研究员孙韵发表题为《中美在非洲的接触:一个十字路口》的文章称,新冠疫情结束后,中国对非经贸往来稳步复苏,最明显的新特点是中国在收购非洲采矿和关键矿产资产方面的投资。仅2023年,中国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与铜相关的项目投资总额近10亿美元,并以近20亿美元价格收购了博茨瓦纳的一座铜矿。同年,中国在非洲大陆其他大型金属和采矿项目投资总额达79亿美元,包括对马里和津巴布韦锂矿开采的投入。
尽管如此,中国仍在评估非洲矿产开发的潜在区域。2024年10月举办的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专家讨论了马达加斯加、几内亚和莫桑比克的新机遇,这些国家的石墨、钛、镍、钴和锡等矿产资源尚未充分开发。
中国正通过增加关键矿物采购支持国内经济绿色转型,尤其是电池、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系统所需的资源。此外,中国在部分非洲国家推进清洁能源项目。2023年,中国为非洲绿色能源项目提供贷款2.9亿美元,涵盖马达加斯加水电站、布基纳法索太阳能发电厂及乌干达工业园区电气化项目。
展望2025年,地缘政治环境的最大变量可能是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对华政策。尽管非洲传统上并非美国战略重心,但应对中国在非洲的战略影响力,特别是在关键矿产供应链上的主导地位,可能成为特朗普政府的新焦点。2024年12月,时任美国总统拜登访问安哥拉,支持洛比托铁路项目,并探讨美国对关键矿产的未来投资。特朗普政府是否会延续这一政策仍需观察。
若趋势持续,中美在非洲的竞争或将显著升级。中国将非洲视为新质生产力产业所需关键原材料的核心产地,未来可能进一步加速资源布局以确保其经济转型的稳定性。
对非洲而言,这既是机遇,亦蕴含风险。非洲国家或可从中美竞争中获益,但也需谨慎应对。加强与其他外部伙伴(如欧盟、印度、土耳其、日本和韩国)的合作,并提升区域集体谈判能力,或成为非洲平衡利益的关键策略。
文章最后指出,非洲国家需预见中国对美国涉足非洲的可能反应,并在争取经济利益的同时,审慎评估其政策对长期稳定的影响。(编译:潘立华、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