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China in Africa: Shaping Economic Relations Through Subnational Actors
中文摘要:德国国际和平与安全事务研究所(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and Security Affairs)专家李航伟(Hangwei Li)在《中国在非洲:通过次国家行为体塑造经济关系》一文中指出,次国家行为体(sub-national actors),尤其是省级和地方政府,在中国与非洲国家的经济互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该研究以浙江省为案例,系统分析了该省推动对非经济合作的内在动因与实施路径,揭示了地方政府如何通过动员市级行政单位及实体机构拓展对非合作,并展现了浙江独特的经济结构如何塑造其差异化的对非合作模式。这种地方层面的动态为理解中国多层次对外合作机制提供了新的政策视角。
研究显示,浙江与非洲的互动始于1968年启动的医疗援助项目,截至2024年已持续56年,累计向马里、中非共和国和纳米比亚等国家派遣医疗技术专家1200余人。在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下,浙江民营经济自1998年被列为对外投资试点省份后实现跨越式发展,民营企业逐渐成为对非投资主力军。省级政府通过建立贸易增长奖励机制、提供海外参展补贴等政策工具,有效激励了私营部门成为开拓非洲市场的"先锋部队"。
研究强调浙江模式具备三大特征:其一,构建省级统筹的政策支持体系;其二,采用去中心化合作路径,已与非洲国家建立31对友好城市关系;其三,重点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与数字经济合作。这种多层级的合作架构既保持了省级政府的战略引导,又释放了地方企业的市场活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外事合作范式。(编译:江明明、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