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Digit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and Air Quality: Evidence from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文摘要:亚洲开发银行(日本)经济研究与发展影响部经济学家田澍(Shu Tian)与中山大学梁平汉(Pinghan Liang)、Yadi Liu教授在《数字监测技术与空气质量:来自中国的证据》的一文中表示,自21世纪初以来,中国的空气质量问题引起了政府部门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数字环境监测技术对空气污染的影响,并展示了中国如何利用数字环境监测技术来改善空气质量。
具体而言,本文分析了2014年至2019年期间中国政府采购数字环境监测技术的数据。基线结果表明,平均而言,政府每为10万居民签署一份额外的环保合同,城市PM2.5水平就会降低8个百分点。这一影响归功于更精准的污染物识别,这加强了环境法规的执行效果,促进了必要的转型,在适用的情况下有序地淘汰重污染企业并促进了绿色创新。
此外,这种影响在环境关注程度和信息披露水平上表现出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在公众参与和政策框架的支持下,以技术为驱动的环境治理在改善中国空气质量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编译:秦川、江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