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Improving Air Quality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Lessons from the Greater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中文摘要:亚洲开发银行(日本)专家Lei Zhang和Lijun Zhou在《改善中国的空气质量:来自大京津冀地区的经验》一文中表示,中国的大京津冀地区(Greater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包括北京市和天津市、河北省、河南省、辽宁省、山东省、山西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创造了中国约三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该地区的特点是人口高度集中,且分布着能源密集型、高污染产业。文章着重介绍了中国及其发展伙伴如何通过全面、系统和多部门协作的方式应对大京津冀地区的空气污染问题。
文章总结了中国和亚洲开发银行为解决大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问题而采取的纲领性综合治理方法,其中包括支持政策和监管改革、在中小企业推广清洁和低碳技术、开发先进的清洁技术、开发节能供暖和制冷系统、发展煤制天然气以及其他气候缓解和适应工作。
文章指出,中国政府持续采取行动应对空气污染,亚洲开发银行也提供多年期贷款协助大京津冀地区改善空气质量,该地区的空气质量得到显著改善,PM2.5年平均浓度下降了27%。
大京津冀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计划展示了解决跨部门和跨省空气污染问题的综合方法。亚洲开发银行的贷款计划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从中吸取如下经验:改善计划应与相关国家的发展计划和优先事项保持一致;政府对改善空气质量的坚定承诺和亚洲开发银行的迅速响应是基础;项目设计应灵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政府政策和法规;执行机构需要强大的技术和管理能力;持续的气候融资至关重要;将主权贷款与私营部门投资相结合,可加速清洁能源的采用并加强气候融资;在项目准备和实施过程中需与开发伙伴密切合作。(编译:江明明、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