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Tariff Trap: How US Protectionism Is Crippling Myanmar’s Garment Industry – Analysis
中文摘要:欧亚评论网(美国)发表Shwetaungthagathu改革倡议中心专家Windia Soe一文《美国保护主义如何重创缅甸服装业》。作者在文中表示,缅甸曾是低成本制造业的新兴中心,其服装业依赖中国原材料、西方市场以及外国投资,如今在美国关税的重压下,再加上国内政局的不稳定,正在艰难求生。
文章分析称,美国近期宣布将对缅甸加征40%的关税,这将重创缅甸服装业女性从业者。截至2022年初,缅甸服装业雇佣了约50万名工人,其中超过80%是女性,年龄主要在16至27岁之间。由于关税导致美国订单减少,工厂可能正在削减产量并推迟发货。因几乎没有或根本没有解雇补偿金或社会保险,被解雇的工人往往被迫从事非正式或不稳定的工作,或者陷入更深的贫困。从2014年到2024年,缅甸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大幅下降,从51.1%降至41.8%,这清楚地表明女性就业机会减少。在大多数工作都是非正式且不稳定的缅甸,2024年女性失业率达到3.686%,反映出缅甸女性劳动力的脆弱性日益加剧。
文章指出,特朗普加征关税宣称要缩小贸易逆差和实现供应链多元化,但这远未实现。相反,此举可能推高了美国消费者的物价,损害了美国进口商的利益,并扰乱了全球贸易,结果是两败俱伤。对于缅甸来说,关税重创服装业,致使数十万女性及其家庭失去生计。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看似是经济层面的举措,但其影响却是社会层面的,加剧了性别不平等,使家庭陷入贫困。若国际社会不迅速予以关注并重新审视此类惩罚性贸易措施,其代价将不仅在于影响出口,还会影响未来。(编译:江明明、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