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US-China AI Competition: Southeast Asia Will Need to Strike a Balance
中文摘要: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新加坡)发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何瑞恩(Ryan Hass)题为《中美人工智能竞争:东南亚需取得平衡》的文章称,中国和美国一致认为,取得人工智能领域的主导地位将给自身带来决定性的经济、战略和军事优势。因此,中国和美国都不能在人工智能竞争中输给对方。鉴于中美都在向东南亚示好,该地区的国家需要巧妙地驾驭,避免完全受制于其中一方的技术体系。正如东南亚国家长期坚持的中立原则,即不在中美两国间“选边站”。现在,这一原则也适用于人工智能领域。
作者认为,美国在人工智能问题上对东南亚国家采取了一种矛盾的做法。一方面,美国可能会加大对东南亚国家的压力,要求它们遵守美国的出口管制以及对华技术转让的监管限制。美国认为,中国近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步得益于东南亚国家向其输送的受限制的半导体芯片。美国可能会加大执法行动、制裁和技术转让限制的力度,以切断中国获取尖端芯片及相关技术的渠道。另一方面,美国希望东南亚国家采用美国的人工智能技术。但挑战是,如果美国过度限制东南亚国家采用中国技术,或施压限制其与中国企业的技术合作,或会适得其反。这种霸道的做法可能会迫使东南亚国家放弃美国人工智能,转向中国的技术和产品。
相比之下,中国不仅希望在人工智能安全问题上发挥领导作用,还希望在上海建立一个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特朗普政府本能地反对联合国在人工智能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而中国却表示支持。从产业链构建来看,美国的科技企业已投入数十亿美元打造尖端、专有、封闭的人工智能系统,而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则在构建开放模式,以吸引全球用户,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用户。
鉴于此,技术扩散很可能成为中美在东南亚战略竞争的焦点。东南亚国家和相关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大的“选边站”压力。(编译:秦川、江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