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China’s Extreme Weather AI Tools Can Help Countries Adapt
中文摘要:美国亚洲协会研究员Taylah Bland在《中国针对极端天气的人工智能工具能够帮助各国适应气候变化》一文中表示,中国通过制定国家政策框架为适应气候变化奠定基础。然而,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极端天气,需要更加雄心勃勃的政策回应。
为了防范日益严重的人力和经济损失,需要一种大幅扩展、更加协调的方法,即利用技术创新并赋予地方领导权。此外,还要加强国家应对措施。这种方法可以深化全球合作,以应对一个不受政治边界限制的问题。
认识到预测极端天气的难度,中国已转向利用人工智能(AI)来帮助气象学家提高预测准确性。更精确地追踪严重事件应能提供更好的预警,有助于公民做好准备。最近由人工智能驱动的举措标志着有望实现向气候风险本地化管理的转变。
作者提到,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发的预测系统“风乌”将有效全球天气预报推到10天窗口之外。北京市气象局推出人工智能预报系统“灵犀”,可以帮助预报员进行分析和决策。这两个系统在加深对局部气候威胁的理解方面可能发挥关键作用。
在今年7月于上海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中国气象局推出全民早期预警方案“妈祖”。通过全面监测天气,“妈祖”将造福中国国内,同时,它也被设计用来帮助填补其他国家早期预警能力的重大空白。“妈祖”源于这样一种理解,即极端天气是全球性挑战,需要跨境合作,共享技术解决方案。
通过促进协作学习并使气候适应工作免受更广泛地缘政治波动的影响,中国可以帮助引领一个新阶段,即采取务实的、以人为本的气候行动,以保护社区和生计。(编译:潘立华、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