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威廉玛丽学院援助数据研究实验室(AidData)项目经理莱娅·托姆(Lea Thome)和朱利安·西塞尔(JulieAnn Sickell)发表题为《关于中国对20个国家的赠款和贷款的最新深度剖析》的文章称,AidData发布了新的国家概况,详细介绍了2000年至2022年间中国在20个中低收入国家的发展融资规模和范围。这20个国家分别是阿根廷、孟加拉国、柬埔寨、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拉克、老挝、马里、莫桑比克、缅甸、尼日尔、塞尔维亚、南非、南苏丹、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越南、赞比亚和津巴布韦。其中,4个为中高收入国家、5个为中低收入国家,11个为低收入国家。这20个国家共同展现了中国合作伙伴的多样性。
文章指出,AidData分析了300多家中国金融机构在这20个国家的3200亿美元官方融资,这些资金占到2000年至2022年中国向165个中低收入国家和地区提供发展融资总额的近20%。
在所有收入群体中,中国绝大部分发展融资是通过贷款而非赠款提供的。在这20个国家,2000年至2022年间,贷款占中国融资总额的94%(3000亿美元),凸显出中国更倾向基于信贷的合作方式。其余6%(200亿美元)为赠款,包括捐赠、奖学金、培训、独立技术援助及债务豁免。
根据AidData对20个国家的调查,中国绝大部分融资都流向了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在每个国家的项目组合中,超过三分之二的资金流向了基础设施项目。约84%的基础设施项目至少有一家中国机构负责建设或实施。其余32%的融资用于支持并购、再融资、紧急贷款和大宗商品预付款安排。
中国对这20个国家具体行业的融资也呈现出一些重要趋势。按经合组织的分类,中国融资最多的行业是“硬件”行业,包括能源、运输和仓储、工业、采矿、建筑和通信。这些行业的主要经营活动集中在建设发电厂、道路、矿山、港口和其他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其中,能源行业平均获得45亿美元的资助。 “软件”行业涵盖医疗、教育、政府及民间社会、应急响应以及其他社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与硬件领域不同,中国在“软件”行业的活动通常用活动数量来更好地体现。在这20个国家中,每个国家在“软件”行业获得的贷款和赠款承诺平均为133笔,而在“硬件”行业这一数字为74笔。
此外,上述20国的概况也揭示出中国如何根据当地条件和战略利益来调整贷款与赠款工具包。在一些国家,3种特色鲜明的融资工具和相关行业重点凸显出来。这3种融资工具是出口前融资安排、救助贷款和关键矿物战略借贷。
出口前融资安排的特点在于,由中国政府主导的金融机构会预先提供资金,通常直接交付给接收国政府。后者需在未来提供石油供应(可能还会给予一定折扣)。在伊拉克和南苏丹,出口前融资安排已成为中国发展融资组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保品为石油。对中国而言,以石油作担保的安排具有双重好处:一方面,通过将资金偿还改为商品偿还,降低了还款风险;另一方面,还能确保未来获得充足的原油供应,因为中国对原油进口依赖度较高。
在发展中国家陷入财务困境时,中国的国有实体使用救助贷款,延长货币互换协议,扩大国际收支平衡机制。这些紧急救助贷款由中国国有实体提供给中低收入国家的政府借款机构,用于以下至少一个目的:偿还现有债务;为一般公共支出融资;巩固外汇储备。阿根廷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自2014年以来,该国每年从与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互换协议中获得高达220亿美元的资金,这是一条至关重要的生命线。老挝在新冠疫情期间也利用货币互换机制获得金融支援。
在关键矿产丰富的国家,中国运用发展融资来确保获取战略矿产。比如,在乌兹别克斯坦,中国工商银行2022 年为纳沃伊矿业冶金联合企业提供12亿美元的联合贷款。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商之一。以上案例凸显出中国在过去十年中对关键矿产开采、加工和进口领域的投资兴趣浓厚。(编译:潘立华、秦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