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文章:“脱钩”政策难敌中国经济吸引力

2022-09-01 10:35   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洲与太平洋学院克劳福德公共政策学院编辑部, 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

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8月22日发表题为《连接中国的经济纽带》的社论,作者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洲与太平洋学院克劳福德公共政策学院编辑部。全文摘编如下:

美国正奉行对中国的技术“脱钩”政策,日本也在制定针对中国的经济安全保障法,澳大利亚似乎也选择与美国站在一起,试图使贸易多样化、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但这些都是徒劳之举。

可以预见的是,这些“脱钩”政策将不敌中国的经济吸引力。实际上,对美国及其盟友和国际社会来说,与中国的相互依存与日俱增。

中国是全球最大贸易国,而且其地位越来越重要。美国2019年商品贸易总额为4.2万亿美元,2020年降至3.8万亿美元,2021年回升至4.7万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的商品贸易总额从2019年的4.6万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4.7万亿美元,2021年更是增至惊人的6万亿美元。

根据有关数据,2021年中美贸易额同比增长28.7%,达7556亿美元。美国企业在华业务扩大,2021年新增投资380亿美元,使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存量达到1180亿美元。日本对华投资也持续增长,中日经济进一步融合。2021年,流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量增加三分之一,达到创纪录的3340亿美元。大量外国企业投身中国市场,在中国开设新工厂、拓展新业务。

这种互惠互利的经济关系违背了华盛顿的本能,即在全球范围内抗衡中国的每一项利益。针对中国的零和策略与冷战时期如出一辙。

但在上述事实所呈现的对抗和依存的复杂图景中,冷战显然不是一个完美的政策模板。正如美国中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苏拉布·古普塔在文章中所解释的,在冷战期间,苏联和美国没有任何共同利益或共同目标,因此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在75年前提出的“遏制”概念成为约束苏联的零和框架。

古普塔写道:“遏制战略的前提是华盛顿继续保持全球经济霸主地位,但中国的经济规模和政府的资源调动能力将超过美国。应对中国挑战的战略必须建立在现实主义和客观性而非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基础之上。”

现实主义和客观性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即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实力——政治和军事实力的来源——建立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之上。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是繁荣和安全的根基。冷战时期,苏联和美国除了避免共同毁灭之外没有任何共同利益或目标,而如今中国和美国之间这种规模庞大且不断发展的经济关系将两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紧紧捆绑在一起。处理这种相互依存关系仍是一项重要的共同利益。

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无法阻止战争,但会大大增加冲突的代价。例如,“商业和平”为整个太平洋地区的政治关系起到了托底作用。

中国、美国以及国际社会在为避免灾难性气候变化而推动经济脱碳方面也有共同的核心利益。美国总统拜登16日签署的《通胀削减法案》中与气候相关的内容是利好消息。但该法案试图将中国排除在美国清洁能源供应链之外,这将使美国的能源转型成本更高、难度更大。

政治上摇摇欲坠的美国被国内根深蒂固的不平等和民主制度承压等重大挑战分散了精力,未能推进其另一项核心利益——制衡崛起中的大国。把中国排除在外、依赖白宫行政命令的“印太经济框架”并不具有约束力。

如果澳大利亚政府或日本政府采取扭曲市场的行动,将贸易和供应链从中国迁走,那么它们将变得更贫穷、更不安全。澳大利亚和日本的几乎所有邻国都把中国视为最大的经济伙伴。中国的一系列行为表明,它是现有体系的利益攸关方。

深化经济接触会带来繁荣与和平红利,中国在多边经济体系中的经济安全仍然是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和政治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