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中国对非可再生能源投资回暖

2024-10-31 14:42   中南项目网

中南项目网(南非)记者阿尼卡·帕特尔发表题为《中国对非洲可再生能源投资在沉寂两年后反弹》的文章称,数据显示,中国对非洲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融资在经历过去几年的低迷期后,2023年开始出现反弹。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指出,随着政策性银行开启为低碳能源和“小而美”项目提供资金的窗口,暂停意味着重置。本文考察了这一转变,并探讨了中国为非洲未来可再生能源建设提供融资所面临的挑战。

中国能源投资方向反映自身需求

中国一直是非洲能源项目,尤其是化石燃料项目的重要融资方。非洲约75%的电力来自化石燃料,尽管其能源相关的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不到3%,电气化率也是所有有人居住的大陆中最低的。过去,中国的大部分融资都是由两家政策性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支持推动的,而且主要针对燃煤电厂。这两家银行在非洲各地发放了1800余亿美元贷款,主要是在能源领域。

英国开放大学国际发展教育讲师弗兰顿·奇耶穆拉博士表示,中国在2000年代和2010年代的国际发展活动反映了当时自身的“内部发展轨迹”,因为中国也发展了以煤炭为主导的电力系统,其中水电是最大的低碳能源。

中国能源投资从“数量”转向“质量”

2023年,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承诺向三个能源项目提供约5亿美元,结束了2021年和2022年能源贷款的“中断”。

中国政策性银行在非洲的能源贷款暂停了两年,部分原因可能是受到疫情影响。奇耶穆拉表示,这两年间的贷款减少并非中国政策性银行的“独有”现象。在新冠疫情期间,西方国家向非洲提供的贷款也有所下降。中国各银行将重点从“数量”转向“质量”,更多地考虑与新项目相关的投资风险和社会影响,加速了这种转变。

根据睿纳新国际咨询公司整理的数据,自2021年中非合作论坛召开以来,已有130余个新的气候相关项目达成协议,且这一数字还在加速增长。根据睿纳新的分析,到2030年,中国在非洲的清洁能源项目装机可达224吉瓦,这意味着中国参与非洲的能源转型对于非洲实现2030年300吉瓦的目标至关重要。

陡峭的“学习曲线”

英国海外发展研究所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建立的机制可以帮助非洲部署负担得起的低碳技术。不过,许多习惯于开发煤炭和水电的中国国企在转向可再生能源方面面临着重大挑战。

这些国企以前通过由政策性银行贷款资助的EPC总承包合同(即设计、采购和建造合同)来开发能源基础设施,这种合同只要求它们建设基础设施,而不负责运营和维护。现在,非洲政策制定者正越来越多地推动股权融资模式,鼓励中国企业投资并持有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股份。这涉及到国企不太习惯的业务流程。此外,一些公司也担心在非洲的投资风险。

非洲经济研究联合会合作研究经理戴安娜·恩吉·穆查伊认为,促进非洲投资的关键是针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灵活和创新的(金融)工具”,以及“明确和现实”的政策目标。他说:“这是一条学习曲线,但我们相信,或许在未来五到十年内……我们会看到一些中国企业通过股权融资来开发这些项目。”(编译:江明明、秦川)

相关阅读